京东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913-1.html
(电影《一代宗师》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刚结束新一期的活动课,踏上从锡盟返程的飞机,回想从事公考教育的过往,略有几分感慨。谈不上真知灼见,算是个人的一些真情实感,跟大家随便聊聊。

记得以前看过王家卫的一部电影——《一代宗师》,里面说到武学的三重境地,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万物相通,究其根本,公考之路想必也是如此。

一见自己

为何而考公?是因为父母长辈的安排,是对未来并无规划的无奈之选,还是考研失败后自然而然加入的另一场考试?很多人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便盲目地加入了考公大军。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因为有些考生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学习上自然也就毫无动力。尽管我们会给予大家最严厉的课堂监管,但自律的效果岂是他律可比拟的?所以,为何而考公,是必须先认真想一想的问题。

实际点来说,若你是尚未涉世的应届生,考公动力有很多。其一,是稳定的收入。疫情来袭,各行各业饱受冲击,公职人员在肩上的负担更重的同时,收入待遇要比其他其他职业稳定。对于不喜风险、追求平淡稳定的你,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二,是一步到位的工作。相对于考研这种过程性考试,即便考上了依然要面临择业就业,考公则是结果性的考试,上岸了意味我们有了“体面”、稳定的工作,我们可以从校园的温床无缝衔接到社会的大家庭。

若你是已在社会闯荡几年、饱受社会毒打的青年,你依然可以在公考这条路上找到慰藉。我经常在一些帖子中看到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甚至,在山东等地还流传着“不孝有三,不考公为大”的笑谈。这虽有几分调侃的意味,但是上岸意味着“浮萍终有根”,意味着世间纷扰也好,繁华也罢,你终有一个栖息之所,安身之地。

二见天地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所求,见过了自己,就会感到深深的局限,迫切地想要去学习,去提升。天地运行有其规律,如四季变化,也如人的生老病死。我们在学习公考的过程也是如此,以申论为例,申论不是简单的知识型考察,而是一种能力的测试。我们没有连篇累牍的记忆负担,更多是一种方法性的学习。所以申论有标准,这个标准在心中,我们遵循这个标准,就能窥得高分的秘诀。

一味地背诵范文和时政热点能得高分吗?很难。因为有点舍本逐末,这个本就是材料,只有最大限度还原材料的本意,才是最好的申论答卷,而不是背范文或热点去套。那为什么还要看时评解读?因为申论材料虽然不来源某一篇固定的时评,所以背诵押题无用;但申论材料大多来源于若干篇时评,所以熟悉了时评的逻辑结构和表达,就能高效准确地把握真题材料的要点。

当然,这里并非想向大家讲授太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只是想告诉大家:公考学习,选择比努力重要,思考比死学重要。只有打开自己的思维,跳出死记硬背、无效刷题的泥淖,才算是真正地见过了天地。

三见众生

人,都要考虑自己,直面自己,有现实的考量。但是,人,也不能只考虑自己,只考虑现实。巴金在《灯》里写道:“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考公人,首先也是人;是普通人,也是有志青年;见自己,也要见众生。

何谓见众生?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刻在我们成公教育宣传袋上的勉励之语,也是希望烙进成公学子心中的高远之志。我们不希望培养蠹虫、懦夫以及唯唯诺诺、浑浑噩噩之辈;我们希望培养有情怀、有理想、有担当、有思想的优秀青年。

我见过很多考生在“成公”后,并没有抱着“铁饭碗”高枕无忧、“颐养天年”,依然勤勉工作,依然丹心如铁,时刻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也见过许多文章写到的,诸如男(女)朋友考上编制后,看不上以前的对象与之分手的可耻案例。我见过人民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风里来雨里去,我也见过不法之徒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追名逐利,中饱私囊。我们敬佩前者,唾弃后者;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员争当前者,耻为后者。

可能有人会说,公职人员不是圣人,不必唱高调。我想说的是,“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王阳明说得好,为学必先立志。作为一名公考人,我的见众生,是时时看到也时刻想到,要对这么多的成公学子负责,要把这么多的成公学子培养成真正的人才而不只是帮他们赢得一只铁饭碗。作为一名考公人,尤其是“成公人”,你们的见众生,我想,也应该是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现在对得起自己、将来对得起岗位、对得起人民的人。

时代如潮,初心如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送给所有在路上的公考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jz/1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