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鸡西马广祥夫妇让两个听障儿子圆大学
北京痤疮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9113049.html龙头新闻记者薛宏莉高考、查分、填报志愿……再过一段时间,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就将迎来学习“硕果”——大学录取通知书。每当这个时段,鸡西市民马广祥都感慨万千,他总能想起当年两个儿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相较于普通学生,两个听障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来得更意外和艰难。马广祥的大儿子是鸡西市聋哑学校走出的第一位聋哑大学生;二儿子则是“随班就读”政策的“实验对象”,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读小学、中学,但在听力有问题的情况下,考入心仪的大学并非易事。这个家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求学故事呢?噩耗传来两个儿子因药物过敏成听障人士马家人的故事,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年,马广祥的大儿子马万宇的降临,给夫妻俩带来了诸多期盼。“我们少年时,没能上大学,所以更希望儿子替我们圆梦。”在马广祥的记忆里,两岁以前的大儿子聪明伶俐。“教他数数,几遍说下来,他就能记住。”大儿子两岁那年,马广祥和妻子发现孩子吐字越来越不清楚,跟他说什么都不搭理,只有大声对孩子喊,孩子才有反应。夫妻俩怀疑孩子听力出了问题,经北京专家鉴定,是耳神经药物中毒导致的听障,不可逆转。耳神经药物中毒?原来,小万宇对庆大霉素过敏!“两岁那年,孩子因病多次被注射抗生素,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对庆大霉素过敏。”这是马广祥最不愿回忆的一段往事,“别说考大学了,就是以后的生活都可能成问题!”夫妻俩决定申请二胎,“这样,老二长大了,也能照顾一下哥哥。”但悲剧在老二身上再次上演。“老二两岁之前尚未确定导致老大听障的病因,所以老二也因庆大霉素过敏导致听障。”不幸中的万幸,老大6岁、老二2岁那年,有了鉴定结果后,老二再就医时都会告知有过敏史,这也使得老二的听力受损度比哥哥略低一些。遍访名师学绘画为让大儿子有一技之长一转眼,老大到了上学的年龄。马广祥希望大儿子能多学点儿文化知识,所以尽管知道大儿子的状况很难适应普通的校园生活,他还是在普通小学给大儿子报了名。但入学不到一个月,马广祥就收到老师的反馈,说孩子很难适应普通的校园生活。无奈之下,马广祥把大儿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未来的路,该怎么让孩子走呢?马广祥想到了让大儿子学绘画。“我就想等他长大后,坐在大街上给人画画,要是画得好,也能挣口饭吃。”就这样,每天工作之余,马广祥都会陪着大儿子去学画画,从少年宫的绘画启蒙课,到拜访二十几位画家,再到去鸡西大学美术专业旁听,这一路下来,马广祥都寸步不离地给大儿子做着手语翻译。意外惊喜得知有大学录取残疾人马广祥的妻子张淑珉原来是中学数学教师,在鸡西市数学教师大比武中曾屡次夺冠,为了抽出更多的时间照顾两个残疾儿子,她无奈地离开了教师岗位。在大儿子15岁那年的一天,张淑珉回原学校办事,意外发现一份文件上提及长春大学有一个特殊教育专业,面向全国招收盲、聋和肢体残疾学生。“我儿子这样的残疾人也能上大学!”张淑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把文件读了两遍,然后匆匆离开学校去找丈夫……“简直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抓住一个浮萍。”马广祥这样形容他和妻子当时的心情。树立目标一家人开启艰难的备考生活为了帮助儿子考上大学,马广祥专门请假带大儿子去了长春大学,一是让他感受大学氛围,树立目标;二是取得考试大纲,能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的那几年,马广祥一边陪儿子继续学绘画,一边把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的教学大纲整理成适合儿子的练习册。“要想考上大学,基础分绝不能丢”,于是马广祥从最基本的拼音开始帮儿子补习。没有听力,字的发音掌握不好,马广祥和大儿子就面对面,互相摸着对方的喉咙,一点点感受并纠正。为了帮他记住一些词汇和句式,家里的每一面墙都贴上他和妻子为大儿子制作的卡片……从年到年,连续四年参加考试,马万宇成了鸡西走出去的第一位听障大学生。在老大备考期间,马广祥和张淑珉也没有放松老二马万全的学习。“老二比老大听力损伤轻,又赶上当年鸡西落实残疾人‘随班就读’政策,带助听器后经评估,可以在普通学校学习,于是成了随班就读的‘试点’。”张淑珉说,老二的文科比较好,家里的几百本藏书他几乎都看过,所以应对语文等科目比较自如,但是数学和英语就吃力了。那个时候,张淑珉每天都会带着老二学数学,小学阶段学习到晚上十点多都是常事。年,二儿子马万全考入了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苦尽甘来儿子们成为特教老师并结婚生子马家兄弟考上大学的消息在鸡西市一度成为热点。很多听障儿童的家长似乎看到了希望,于是纷纷向马广祥“取经”。马万宇的故事,还一度让鸡西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从教者找到了“教改”方向——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引入普通中小学教材作为衔接,帮更多听障孩子实现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如今,毕业多年的马万宇和马万全都在鸡西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马万宇教美术,马万全教计算机、数学、书法、历史等多个科目。鸡西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苗全收校长告诉记者,从马万宇之后算起,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有40多位学生考上了大学。“马万宇和马万全这样的听障老师感同身受,可以比其他老师更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经常和其他老师讨论聋哑学生的教学问题。”该校负责教学工作的李雪梅副校长说,对学校而言,马万宇老师的故事,社会意义更大。后记如果说知识改变命运,那用在马家兄弟身上,肯定更贴切。从教,相继成家,娶了同样是聋哑人的姑娘为妻……让马广祥欣慰的是,下一代——一个孙子、两个孙女,都很健康。但新的问题来了,无声家庭,孩子们缺少语言环境,为了补足“短板”,马广祥和老伴及亲家,担负起了第三代的照顾工作。“我和老伴依旧是一个辅导语文、一个辅导数学。”老两口还时常给孙子孙女讲爸爸的求学故事,“他们比爸爸更幸福,所以更应该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马广祥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jz/12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分好文京弈梦华上榜古言,宝瓶斋新作
- 下一篇文章: 鲁迅笔下的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