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培育是将3厘米左右的夏花稚鱼分塘继续2个月~5个月的饲养,长成10厘米~20厘米的幼鱼,生产上称一龄、当年或仔口鱼种,其中心任务是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由于草鱼稚鱼的种种特性,一龄鱼种培育工作难以正常进行,甚至失败,其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①抢食能力

强,吃食不均匀,强弱不均,个体大小不一,降低了成活率。

②食量大,消化差,消化时间短,对肠壁摩擦大,损伤严重。

③贪食,喜暴食而无度,易得细菌性肠炎病。

④对水质要求高。培育后期水质易肥,鱼种难以忍受,易得烂鳃、赤皮等病。提高草鱼鱼种产量,应抓好数量关、质量关和规格关,主要措施如下:

1.扩大生活空间。

面积平方米左右,水深2.5米,鱼池大,其生活空间宽阔,创造鱼种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溶氧丰富,可适当增加密度,规格也能做到整齐平均。另外要保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有条件的设置增氧机。

2.抓好适口饵料的培养。

①抓好“;蚤峰",即原生动物、轮虫等鱼苗易消化的浮游动物生长的高峰。夏花在潘峰下塘时,有暴长机会。在鱼苗发塘时清塘,夏花放入前10天左右施肥注水,每平方米用有机肥公斤~公斤加氨水5公斤~10公斤,当水潘成群时,水质即变清。

②“萍峰”的培养,即芜萍和小浮萍。分直接培养和专池培养两种。直接培养是在草鱼苗下塘前1个月,清塘注水,每平方米施有机肥公斤-公斤,用竹竿或长木棍把水面分成大小不一的几个小格,以便于操作,半个月以后追肥,每平方米泼洒25公斤~50公斤粪水和1公斤碳酸氢铵、1公斤过磷酸钙,同时1天3次泼洒新鲜水,使芜萍表面不干燥,加强管理,使草鱼加快生长速度。专池培养是另设一池,专门培养芜萍或小浮萍,捞出投喂,培育方法同上。

一般草鱼夏花每日每万尾投10公斤-15公斤芜萍。20天后长到6.5厘米左右,改为稍大一点的小浮萍,每日每方尾投50公斤~60公斤,到了10厘米时,改投捣烂的新鲜水草、芦草等。

3.做好转食工作管理。

草鱼苗不能突然转食,要有交叉过渡,加强转食投喂,逐步更替,按一定比例混合投喂,使其摄食及消化器官逐步适应新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5.坚持“四定”原则

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加大摄食量,强化吃食,使其吃得多,吃得好、吃得匀,才能加速生长。

6.改善生活环境,保证水质清新。

①适时注水,改良水质。前期3天-5天加水一次,7月-8月份2天~3天加水一次,到后期1天一次,也可用水泵抽地下水,适当开增氧机,一般每0平方米设1台3千瓦的增氧机。

②经常消毒,清除杂物,保证水质清洁。一般按每立方米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半月一次。

③清扫食台,清毒食场,每15天用一次漂白精。

7.增大放养密度,扩大放养品种

要求早放草鱼苗,其他配养品种推迟15天~30天下塘。一般培育中后期水质较肥,会抑制草鱼生长,适当投放部分花鲢、白鲢苗,能利用浮游生物;若同时放养,花鲢、白鲢抢食,使草鱼生长缓慢。晚放苗则不会影响其生长速度。总密度根据出塘规格而定,一般草鱼占60%,花鲢、白鲢30%,鲤鱼10%;或草鱼60%,花鲢30%,白鲢、鲤鱼各5%。

8.培育草鱼种

抓住一个“早学。即早繁、早运、早脊,延长生长期,提高鱼种规格。

9.提前预防

草鱼赤皮、肠炎、烂鳃和出血病。出血病防治一般用草鱼出血病疫苗注射,增强其免疫力。一般6.7厘米鱼种每尾注射0.2毫升-0.5毫升,一冬龄每尾注射1毫升。其免疫力可长达14个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jz/1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