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07

AUTUMNISCOMMING

“遍插茱萸”

“茱萸”到底是什么呢?

十月金秋,丹桂飘香,以“品鉴累累硕果,聆听国庆乐章”为主题的博览园第十届昆虫音乐季正在火热进行中。本次活动以百果鉴赏为主要活动,它的子活动-采摘山茱萸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参与,游客以3-5人为一组,跟随专业的科普讲师有序采摘山茱萸,探索奇趣植物世界。那么山茱萸是什么?古人诗中所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里的茱萸又是否是它呢?

现在的茱萸,大概有四种,分别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和草茱萸,以及芸香科的吴茱萸和食茱萸,这四种茱萸,哪一种最有可能是王维诗中的“茱萸”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吴茱萸

根据药理作用,多数人认为是吴茱萸

大多数人认为,王维兄弟在重阳节登高时在头上插的茱萸就是芸香科的吴茱萸。其原因是:吴茱萸的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气味,其药理作用也与《神农本草经》对茱萸药效的记载一致。而山茱萸和草茱萸的枝叶、果实都没有气味,与曹植《浮萍篇》里“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江总《宛转歌》里“菤葹[juǎnshī]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等描述并不相符;此外,古人插茱萸是为了“除秽驱邪”,因此,王维诗中所说茱萸,应该不是没有气味的山茱萸或草茱萸,而食茱萸虽然也有浓烈的气味,但枝条上遍布荆刺,易扎伤人,插在头上的可能性也不大。

2、山茱萸

根据分布地理位置,也有人推测是山茱萸

有学者研究认为,王维在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位于华山东面,所以王维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因吴茱萸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浙江等地,而山茱萸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从植被地理分布的角度分析,王维诗中描述的应该是山茱萸。

3、食茱萸

从古文字认知角度,还有人认为是食茱萸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随葬文献,其中包括医书《五十二病方》,其中出现了“朱臾”“树臾”的药名,按一些语言学家的理论,部分连绵字是由单音节词变形重叠而成的,“茱萸”二字,也是由“茱”变形重叠形成;“茱”本字是“朱”,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解释,“朱”指“有刺之木”。而食茱萸正好就是有刺之木,由此推测,《五十二病方》所提及的“朱臾”“树臾”,以及《神农本草经》和王维诗中描述的“茱萸”都是食茱萸,而不是吴茱萸。

4、折中的观点

最后这种折中的观点是:草茱萸根茎软,食茱萸多刺,都不适合佩戴。山茱萸虽然没有香气,但果实晶莹剔透,红润美观,插在发髻上最好看,而吴茱萸果实颜色黯淡,插在头上比山茱萸逊色不少,但它气味浓烈,用作香囊则比山茱萸更胜一筹。重阳节插茱萸、佩戴茱萸囊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传统习俗,各地百姓根据茱萸的地理分布,就地取材,或用山茱萸,或用吴茱萸,这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实际。

古代佚名《山茱萸图》

5、简单认识下它们吧

好了,以上就是目前对于“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描述“茱萸”究竟是哪种茱萸的主流观点,但学术界目前也没有定论,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让我们一起简单区分下这四种不同的茱萸吧:

1、山茱萸为山茱萸科灯台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它的果实为核果,长椭圆形,成熟时呈红色至紫红色,颜色光泽艳丽,外形略像红枣。(见下图)2、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小乔木或灌木,它的果实为密集的蒴果,暗紫红色,有大油点。(见下图)3、食茱萸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乔木,也叫椿叶花椒,特征明显:枝干上分布有瘤乳状尖刺,鸟儿不敢栖息,所以也有鸟不踏的名称。食茱萸的果实为蓇葖果,以前人们用其作调料,古称“藙[yì]”,又有“欓[dǎng]子”、“越椒”等别名。(见下图)4、草茱萸为山茱萸科草茱萸属的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化,长而细弱,匍匐生长,多分枝,株形优美,叶型奇特,花洁白,果实艳丽,可用作林下地被植物。(见下图)相信看完上述介绍,您对这四种茱萸已有些初步的认识。什么?还想要了解更多植物方面的知识?想亲眼看看,亲手触摸这些奇特的果实?那您得来博览园呀。博览园内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树木园面积近百亩,保存树种科属余种,其中包括珙桐、红豆杉在内的国家I级保护野生树种7科8属10种,II级保护野生树种14科17属21种;此外,五谷园、中草药园、花卉园等多个种质资源圃内栽培繁育了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粮食作物、奇花异果,博览园持续3年推出百果鉴赏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欢迎大家来到现场参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络编辑:李谅

责任编辑:郑豪

终   审:魏永平

景区资讯

国家二级博物馆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最大的农业主题博物馆组群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农耕文化的中心画廊最美的科普殿堂

景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tx/1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