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将至,分享10首古诗词寻回
“六一”儿童节将至,分享10首古诗词中的儿童,寻回我们童年的身影童年的味道。 古诗词中,儿童”的称谓有“童子”“小娃”“稚子”“小儿”“小童”“垂髫”等。 诗词中儿童天真烂漫、调皮可爱,诗词的情感基调一般都是欢快愉悦的,充满了童真童趣,令人开怀大笑或者忍俊不禁的。 1.最聪明精灵的小娃--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每一行诗都是一幅生动的儿童自得其乐图:铜盆取冰,彩线穿冰,敲冰狂奔,冰裂碎玉。整首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那如玉磬般的清越冰声似乎一直余音绕耳。绘声绘色地表现出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一个“稚”字,一面写的是儿童,小小巧巧,软软糯糯;另一面写的是快乐,创意弄冰、古灵精怪。如果不是诗人出自肺腑的喜欢和欣赏,怎能把孩童寒天弄冰的游戏,写得如此酣畅有趣、诗意盎然? 2.最童趣横生的小娃--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乡村,初夏午睡起,吃梅子几颗,余酸残留牙间;看芭蕉的绿色映照纱窗,看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我们的情怀也同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 诗中“软”字,表现出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3.最勤奋刻苦的小娃--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教子诗。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躬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4.最活泼淘气的小娃--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池上二绝·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小孩儿,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孩儿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5.最天真无邪的牧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此诗写牧童生活,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先动态写:小牧童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静态写:小牧童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6.最勤劳天真的小娃--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男人们白天下田去除草,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男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都不得闲。 那些孩子们虽然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读来逸趣横生。 7.最聪明伶俐的孩童--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诗人在诗中省略了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以及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两个小孩子,他们坐在船上,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没下雨却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儿童的行为虽稚气可爱,从中透出的聪明伶俐却赞赏有加。从中也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8.最活泼顽皮的孩儿--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此词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卧”字使用得妙,它把小儿趴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9.最专注机警的钓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出自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此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在一处长着“莓苔”,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专心致志于钓鱼。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10.最生机勃勃的学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日暖融融,烟雾迷蒙,一派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景。 在这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里,孩子们趁着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紧放起了风筝。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全诗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tx/12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养了2年的铜钱草,却被拉入黑名单,网
- 下一篇文章: 八字算命婚姻不顺六亲无靠,命如浮萍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