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今天在苏轼创作的《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里看到一个词语,叫做“二毛人”,很是新奇,查了下意思,觉得挺有用的,也算是学了个“新词”吧,拿来和大家分享下。我们先来看看“二毛人”在《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节选)的运用: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第一句的对仗十分的工整,放在首句一下子就定下了整体诗歌的基调。结合诗名来看,这里的“二毛人”和“一叶身”应该都是苏轼对自己现状的刻画和描绘。“一叶身”比较好理解,有着身如一叶浮萍,无根无基,四处飘零的含义,而这“二毛人”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其中的“二毛”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二毛”从字面意思来说,是指“黑白两色夹杂的头发”,一般代指老人,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近暮年,开始衰颓变老的象征意,如东晋道教学者葛洪说的“二毛告暮,素志衰颓。”“二毛”的词意并不复杂,说开以后还是挺好记的,这个词在春秋中期就在中国传统史学创始人左丘明的《子鱼论战》中有所记载:“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这里的不禽二毛,就是说得不去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当然,“二毛”在早期的时候,一般多是代指的老人,后期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在诗词中逐渐发酵,开始更多以感慨人近暮年,悲叹岁月流逝,感伤壮志未酬等等寂寥的情绪为主,这在很多的大家的诗词中都有表现,比如: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白居易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杜甫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高适以上这些都有感慨岁月流逝,自嗟自叹的孤独萧瑟意味。在诗词创作中,大家如有相类似的情感,或者情绪想要表达的话,是可以考虑对“二毛”一词加以应用的。最后,就我目前查阅资料的信息来看,“二毛”并没有给到明确的年龄区域划分,也就是说,对于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基本都是适用的。当然,如果非要加上年龄线的话,按照魏晋的潘岳在《秋兴赋》中“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的相关描述,三十岁往上的年龄相对合适一些。总而言之,“二毛人”就是指接近暮年,日渐衰颓的老人,可以引申表达年华已逝,壮年难再,逐渐变老的无奈与感伤之情。这算是一个个人的小笔记,与大家共同学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tx/1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