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经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自嘲自己一生的功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惠州,也就是广东岭南地区,在这里,他度过了3年不同寻常的时光。这一次被贬谪到惠州,由于路途太远,苏轼没有让所有的家眷陪伴,陪伴他的,是第三任妻子,更是他的红颜知己。在惠州,他们的生活清贫,家中来客人经常是没有什么像样的食物招待,甚至连老鼠都不愿意光顾,难怪苏轼在《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中写到“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此时的苏轼不仅清贫,而且身体也不是很好,期间痔疮发作,经常卧病在床,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因为荔枝吃多了。但是贫穷加疾病依旧没有难倒这位天生的乐天派苏东坡。他在惠州,也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来到基层,了解百姓之苦,为当地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王朝云本是西湖歌女出身,但清新脱俗的风格,让苏轼甚是喜爱,遂被纳为爱妾,从此俩人成为真正的知己和伴侣。闲暇之时,王朝云经常为苏轼唱歌解闷,尤其是《蝶恋花.春景》苏轼甚是喜爱,但是每次王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她便难掩惆帐,悲伤痛哭,甚至不能自已。苏东坡握着她的手问道:“爱妻为何如此悲伤?”王朝云答到:“妾所不能竟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苏东坡听完了解其意,立刻哈哈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王朝云听完之后,也开始破涕为笑,两人依偎在一起。王朝云为何唱到“天涯何处无芳草”会难掩悲伤?可能是因为这飞扬的柳絮被无情的风吹散,也联想到苏轼和自己的命运,如同无根的浮萍一样,漂浮不定,天下之大纵然有芳草青青,但却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栖身之地。此时苏轼虽然年过六十却依然还在贬谪,他为苏轼屡遭贬谪和磨难而伤感。苏轼的一生虽然坎坷,幸运的是他人生路上遇到的三位重要的女人,结发之妻王弗,患难之妻王闰之和红颜知己王朝云,这三个女人从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了苏轼巨大的安慰和心灵慰藉。王朝云在惠州由于长期身体不适,在34岁那年,便去世了。苏轼悲伤不已,他在《荐朝云疏》中谈到王朝云是“一生辛劳,万里追随”。为了纪念这位红颜知己,苏轼从此以后再也不听《蝶恋花·春景》。这首词有多大的魅力,让王朝云听了如此动情,我们自己看看诗的原文: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暮春时节,杏树上的花瓣已经凋零,看起来有点伤感,但是苏轼笔锋一转,又写到树上长出小小的青杏,给人以无限的希望。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水围绕着村舍人家,这一动一静的画面给人以乡间的美感,俨然一副美丽而幽静的画卷。接下来,苏轼又写到,柳枝上的柳絮被风吹的越来越少,这些柳絮飘落到天涯海角,无处寻觅,令人伤春。然而,苏轼又是笔锋一转,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这也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也印证了一句话:美无所不在,重要的是发现。接下来写了墙内外的人和事,墙内有一位少女在荡秋千,墙外的人经过这里,听到墙内女孩欢乐的笑声,之后笑声越来越小,墙外的人此刻感到好奇又有些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苦恼。这首词既有一种朦胧之美,又充满了哲理,给我们无穷的想象和空白,不愧是经典之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tx/1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