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水才能养好鱼,家庭养鱼养好水的关键是过滤系统,过滤的核心是硝化系统。那么什么是硝化系统呢?硝化系统,是硝化反应系统的简称。是指硝化细菌将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NH3氧化成亚硝酸盐(NO2-),亚硝酸酸盐氧化成硝酸盐(NO3-)的反应系统。这其中起作用的便是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包括两种代谢群,亚硝酸菌属(nitrosomonas)和硝酸菌属(nitrobacter)。亚硝酸菌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叶菌属中的细菌。硝酸菌包括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和硝化囊菌属中的细菌。硝化细菌完全无需专门购买,鱼缸中氧含量和有机物多达到正常水平后,一周左右就可以形成初步的菌落,约一个月左右形成稳定的菌落。硝化细菌也不是药物,一旦稳定之后,只要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如放入杀菌剂、或倒入开水),就可以长期不断繁殖,完全无需添加。那么为什么还是经常有人购买硝化细菌呢?这莫非又是JS的忽悠?稍安勿躁,后面我们会说到这一点。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产者,利用氧化氨成为亚硝酸盐和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释放的能量生存,因为其能量利用率不高,所以其生长繁殖极为缓慢,繁殖一代的周期在10小时以上。

硝化细菌的作用过程(氮循环):

氨的产生:鱼粪便和残饵,经过腐生细菌分解,产生有毒的氨。在pH越高的环境下,毒性越大。

亚硝化:亚硝酸菌作用,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毒性较低。

硝化:硝酸菌作用,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硝酸盐几乎是无毒的,但是长期处于高浓度的硝酸盐环境下也是有害的,不过,硝酸盐浓度可以通过换水来控制,另外水里的藻类也可以吸收利用一部分硝酸盐。

氮气的产生:硝酸盐会被水里一些厌氧性细菌还原成为氮气而挥发,如此便完成了氮的循环。

硝化细菌的重要性:

不管是口口相传的经验之谈亦或是随大流,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硝化细菌对养殖的重要性。为什么重要呢?也许有人很清楚了,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云山雾绕,似懂非懂,请允许我啰嗦一下,为大家说说硝化细菌为何重要。

由于饵料的投入,和排泄物的产生,加上几乎无处不在的腐生细菌,粪便会被分解,残饵会腐烂,如此就产生了氨,氨的毒性较大。很多时候,明明看到水很清澈,鱼却状态不好,不吃食,甚至发生暴毙的惨剧。罪魁祸首往往就是氨的大量累积,长时间处于氨的高浓度水体中,很可能发生氨中毒,烂鳃,继而引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且,pH越高,氨的毒性越强。从生态养殖的角度讲,鱼缸内氨的产生无法避免,因此能够降低氨浓度的硝化细菌就显得如此重要了(硝化细菌通过亚硝化和硝化作用,可以降低氨的浓度)一个科学完善的鱼缸,其自身的过滤系统能够净化掉每日产生的氨,使其保持在一个安全的浓度范围。那如何增加鱼缸内硝化细菌的量呢?

硝化细菌的培养:

前文提到硝化细菌培养受到溶氧,温度,pH的影响,此外光照也对硝化细菌的生长影响很大。

温度:根据研究报道,最适合硝化细菌生长的温度是25℃。当温度低于4℃或高于42℃时,硝化作用将无法进行。

pH:硝化细菌对pH的变化比较敏感,最适宜的pH是7.8,随着pH的降低硝化细菌的活性将会降低,当pH降低到7以下时表现会特别明显,当下降到6以下时,将会对硝化细菌造成直接伤害。

光照:很多研究表明光照对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均有抑制作用,也许“见光死”有些夸张,但是,在黑暗的环境下,硝化细菌的活性更强,确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仅仅只是鱼缸的内壁不能提供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足够空间。硝化细菌在遇到可固定的物体时,会分泌出一种黏性物质,一层一层的黏上去形成了一个膜,这个膜被称为“生物膜”。为了帮助硝化细菌大量繁殖,我们通常在过滤系统中加入一些体被小孔的滤材,这些滤材的形状,名字,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的作用都是为硝化细菌提供住所。因此拥有越大表面积的滤材越能培养更多的硝化细菌。而硝化细菌越多,则鱼缸净化氨的能力越强。

综上所诉,培养硝化细菌的最佳场所是25℃,pH7.8,溶氧丰富,无光且具有很大表面积的滤材上。这是理论数据,而实际养殖中,往往pH达不到这样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在过滤槽的第二三格加入一些珊瑚砂或者火山石来调节局部pH,甚至珊瑚砂和火山石本身也可以为硝化细菌提供一定的居住空间。

硝化细菌的使用:

市售的硝化细菌分为活菌和休眠菌两种,活菌放下去立即就能起作用,休眠菌则需要数天的时间来唤醒。而前者的保质期较短后者可以长达1~2年。购买时一定要注意鉴别,根据自身需求选购。

前面说了硝化细菌一旦形成稳定的菌落就可以长期使用不需额外添加。这是正常情况下,有时候还是需要添加的,什么情况下需要添加呢?硝化细菌的使用,多作为应急之用。

水质检测氨浓度严重超标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粪便或残饵长期未及时清理,现有的过滤系统无法负荷,需要临时添加硝化细菌施以援手。添加的硝化细菌犹如无根浮萍,在水环境中由于没有固定的居所,会逐渐死亡,因此添加硝化细菌是治标不治本的。

使用过杀菌药物之后,在使用过杀菌药物之后对水体内的有益菌也会灭杀一部分,所以适当的补充,添加硝化细菌可以缓解杀菌药对水体循环造成的不稳定。一般在使用杀菌药之后的3-5天,换水1-3次之后再使用硝化细菌为好。

滤材和硝化细菌,饲养密度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一个鱼缸的过滤系统是足够其自身使用的,足够的定义体现在,不同规格的鱼缸可以容纳的鱼的数量不同,在未达到极限数量的情况下,放多少鱼,过滤系统都是可以正常运转的。至于极限数量,这点没有严格的实验数据标明。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来判断。滤材,理论上是越多越好,当然,饲养密度不大的情况下,有一部分滤材会处于闲置状态。因为硝化细菌是依赖氨来生存,在饲养密度不大的情况下,只能够养活一部分的硝化细菌,这些硝化细菌又正好能够消灭水体里的氨,因此形成一个平衡。在此情况下,所需要的住所可能不必有那么多。而一旦增大饲养密度,氨的增多又会促成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住所”住满了硝化细菌,而氨的量还在增加,超出了硝化细菌的负荷,则水体中的氨会越积越多,鱼的状态当然就越来越差直至最后出现死鱼,饲养密度降低,氨的产出量降低至逐渐恢复平衡,这是水体自我调节的一个体现。此外,随着饲养密度增大,硝化细菌的增多,其耗氧量也会增大(前文提到过,硝化细菌工作是需要氧气的)。一般来说,一个成品缸(至于自主设计的鱼缸或养殖池,则根据饲养密度不同,所需要的滤材的量也不同),只要将过滤槽的格子填满就能够满足日常饲养所需,甚至大部分都是富余的,滤材的选择无关于名字,形状。单位体积,越大表面积的,越能为硝化细菌提供多的住所,这样的滤材就是最佳选择。

注意事项:

硝化细菌需要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也就是说,鱼粪便,残饵,杂物等等不要存在于它们的住所,过滤系统最好有干湿分离装置来隔离这些较大的异物。

一些治疗鱼病的药物,如螯合铜,杀菌水等等是对硝化细菌有害的,使用时请谨慎。

硝化细菌是需氧的,一旦长时间停电,水泵停转,水中的氧气使用完之后,可能会对硝化细菌造成伤害。

所谓硝化系统的建立,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之中的,并不是一旦建立就不会变动,放鱼,减少鱼或者其他一些影响水体循环的活动都会使平衡短暂的打破,随后若在可调控的范围内,则会慢慢自动形成再次平衡直到下一次平衡被打破。

硝化系统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约一个月),这个系统时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为保持稳定,建议不要频繁增减鱼只。水体的承受能力有限度,混养需量力而行。定期清洗滤棉,减少有机废物的堆积,保持水环境的洁净,为你的宝贝鱼们,做好清洁工作。它们将回报你一个龙精,虎猛,魟飞舞。

由于阅历眼见所限,以上观点难免存在谬误,欢迎大家来电来函一起探讨。关于硝化细菌暂时为大家讲到这里,下期将会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些关于硝化细菌的一些颇具争议的使用和认知,敬请期待。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tx/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