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艺的样子很美

大学生·发展研究社

Q:你眼中的园艺是怎样的?

a1:园艺就是养养花,种种水果,陶冶身心的啊。

a2:园艺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应该是与艺术有关吧。

Officialreply

园艺是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树木的栽培与繁育技术。园艺作物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群。园艺学科属于应用基础和应用型研究学科,是以农业生物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园艺作物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学科。

Q:那园艺作物具体是什么呢?

园艺作物通常包括果树、蔬菜、各种观赏植物、香料植物及药用植物等,主要分为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三大类。

果树是多年生植物,而且主要是木本植物,提供可供食用的果实,包括落叶果树、常绿果树、藤本和灌木性果树和一小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

蔬菜则以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不限于利用果实,根、茎、叶和花等部分也可利用,因而又可划分为果菜类、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和花菜类等;此外也包括一小部分多年生草本和木本蔬菜以及菌、藻类植物。

观赏植物中既有一、二年生,多年生宿根或球根花卉,也有灌木、乔木等花木,可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用于防止污染,改善环境。

Q:那园艺和园林有什么区别呢?

园林、园艺,一字之差专业大不相同

想做园林设计师,报考了园艺专业,培养方向却成了栽培、销售观赏植物。原因就在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将园艺专业误解为“园林专业”了。

园林是培养园林设计师的专业,园林设计师的工作是用植物来营造怡人的绿色空间,创造四时有景、三季有花的美好环境。园林专业需要学习建筑制图和园林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植物功底。而园艺指的是园艺作物,蔬菜、果树和观赏植物都是园艺作物,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园艺师。

Q那学习园艺有什么用呢?

园艺有助于调剂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鲜花的芳香,使人赏心悦目,情志调畅。而且,人们在种花养草中,通过感受和体验这种高雅的娱乐和享受,可调节情绪,给精神上带来某种寄托和安慰。

Q:毕业之后我们要去干什么呢?

年学院共毕业本科生人,截止毕业时,学院考研升学率为60%。人考取国内外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其中74人考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3人赴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爱丁堡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3人考取选调生,1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1人毕业后自主创业开办公司,51人签约到大中型国有、外企、民营企业。所以从学院毕业生去向来看,考研居多,去路广泛,大家可以做借鉴。

Q:我校园艺学院到底怎么样啊?

年山东大学农学院园艺系(青岛)和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济南)

年金陵大学园艺系和南京大学园艺系果树组调入山东农学院,成立新的园艺系

年园艺系随学校由济南迁到泰安

年更名为园艺学院

年更名为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园艺学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

学院本科招生项为植物生产类3,细分有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和茶学3个专业,园艺专业-年为全国A+++专业,山东省“十五”重中之重建设专业,年度国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园艺本科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普通园艺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并开发全国农林院校第一个“果树园艺学慕课平台”。

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园艺学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涵盖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学和设施园艺学5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果树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蔬菜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设施农业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山东果蔬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等科研平台;并与其他学院共建“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园艺实验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平台,总值已达万元。园艺教学实验站占地亩,有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果、菜、花、茶名贵品种资源余种,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实施好学业导师制,以加强学风建设为主线,突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全力打造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一世花开、茗风茶业、“大益”爱心茶室、花舞创艺、园艺家创意盆栽、绿艺、虫语花香、佳美有机农场、小茶人、小伊甸园等10支创业团队。

LAST-园艺必备干货

栽培介质文中之介质即我们所说的基质或通常所说的栽花用的“泥土”。介质顾名思义就是植物凭借赖以生长的基本物质,由于是基本的物质,因此选择上必须加以注意:选择介质时应把握几个要点及原则,首先必须确保介质本身的品质是否良好,优良的介质由于本身制造的过程严谨,经过消毒及灭菌的过程,因此不易滋生细菌,且附着养分及水分的功能良好;反之若是较差的介质,则往往其中已经引含大量的有害菌种,甚至还可能藏有害虫的卵,因此极易使植物本身遭受病虫害,由此可见选择介质的基本功夫是马虎不得的。

一、常用的栽培介质1.园土

直观的理解就是园里的土,能做园的,一般都经历多年的栽培管理,土壤成分,结构一般不会有问题,所以,一般盆栽或者育苗时候被推荐。

配制培养土前须先在阳光下曝晒,然后敲细过筛,经粗细分开后才可使用。园土由垃圾、落叶、厩肥、秸秆等经过堆制和高温发酵而成。园土含腐殖质,用作栽培月季、石榴及一般草花效果良好。城市建筑挖出的地下土和砂砾土不属园土,均不宜直接用来种花,也不宜直接用来配制培养土。

2.泥炭土

泥炭土是园艺栽培介质当中最为人熟知且最被广泛使用的介质之一,其原料主要采集自温带地区泥沼或湿地的藓苔类及藻类植物,利用其死亡后腐败而堆积之纤维,经过干燥处理加工制造消毒杀菌而成,台湾本地除了不产原料之外,成本上考量自制亦不见得划算,因此主要仰赖进口,仅有少数较大型花农,将进口原料自行加工处理使用泥炭土具备许多一般土壤所缺乏之优点,主要是其干净、质轻、品质良好稳定,且其用途广泛,除了适合大部分植物种类使用,且亦适合植物之各种生长阶段使用。

3.珍珠岩

珍珠岩为园艺栽培中常见之栽培介质,外型呈颗粒状,由于其颜色洁白且体质轻盈,价格便宜,因此受到园艺栽培者的喜爱;以其物理特性而言,排水透气性较泥炭土佳,因此常配合泥炭土使用。

4.蛭石蛭石呈黄褐色,表面带有金属光泽,颗粒不大,约3~5公厘立方,质地轻盈,制造过程同样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因此使用上可放心,常被用来作为混合泥炭土使用

5.腐叶土

较轻,富含腐殖质,肥力较好,透水、透气,可改良土壤,通常偏酸性,发酵后形成,一般不含病菌和虫卵。但价格较贵

6.水苔水苔顾名思义就是将苔藓类植物的纤维予以加工制造而成,由于其吸水性良好像极了海绵体,且其纤维状物理特性不易散开,因此常与蛇木屑搭配使用来栽培兰科植物,以弥补蛇木屑养分不易附着、施肥不易的缺点;此外,尤其适合用来将植株固定在较不平坦之处,例如许多造景人士便常将兰花种植在树干上,此时以水苔及绳子将其固定是最适当不过的。

7.砂石

砂石一般取自河床或溪边,或是建筑使用剩余之砂石,取得上并不困难,其物理特性为质量重、吸收及排热性佳、排水力强,一般选用较粗的河沙来改善介质的通气性,与其他介质混合时最好不超过总量的1/4。海沙中盐分较高,一般不使用。

8.其它

如化学性人工材料、聚合物、发泡炼石、炉渣、稻壳、木屑、等等,有的是用来当作水耕植物的栽培介质,有的是用来当作填充物,有的则纯为了美观而使用。此外一些植物的种植需要如火山岩、绿沸石、麦饭石、植金石等做其他用。

二、浇水

水对所有的生物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动物如此,植物亦是如此。我们都知道人可以数天不进食,但却无法数天不喝水,这种现象同样存在植物中,可见水对生物而言远比养分来得重要,因此如何正确且适当的浇水,便成为园艺栽培者不可或缺的一门基本常识。很多人以为浇水不过就是把水倒给植物这么简单,其实说来也没错,但浇在那里?什么时候浇?多久浇一次?你知道吗?而且每种植物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有的需要较多水分,有的则必须加以节制,因此对于所有的植物并无法一视同仁看待;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仙人掌是属于干燥型植物,需要极少的水分,然而浮萍却是一生当中都生长在水中,无法离开水面而生活,若是把两者的环境互换,相信都难逃死亡的厄运。

根据不同植物浇水

1.耐旱型植物如仙人掌此类型植物所需的水分极少,栽种此类植物时介质大部份时间是保持干燥的,且介质即使浇水后亦能迅速恢复干燥状态,例如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此类型植物春、夏、秋三季时可视为干湿交替型植物照顾,但冬季休眠期则介质几乎保持完全干燥状态。

2.干湿交替型植物此类植物所需水分较前者稍多,通常浇水时需将介质浇透,但不须时时保持介质于湿润状态,春至秋季只须待表层介质恢复干燥后再浇水即可,冬季甚至可待其介质下约1公分干燥后再行浇水。例如多数的观叶植物属于此种类型。

3.半湿润型植物半湿润型植物所需水分较多些,通常春至秋季需时常浇水保持介质湿度,但亦不可使介质的水分处于过分饱和状态,否则根易腐烂。冬季则待表层土干燥后再行浇水即可。开花型植物大多属于此种类型。

4.全潮湿型此种植物于浇水时需将其介质完全渗透,此外还须时时保持介质处于潮湿状态。此类植物并不多见,例如昌蒲。

5.浸泡型植物根部需长期浸泡于水中,而茎叶主体则露出水面生长,例如荷花,布袋莲等

6.水生植物植株全部生长于水面之下,例如水草及海中植物。如睡莲等。

(部分来源于网络,园梦艺生)

相知道更多?不多说,上视频

没看够的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tx/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