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肾气不固湿邪困脾,才是春困的罪魁祸首
春风入怀,山花初开,几场春雨之后,更添了几分春意。春是美的,但随着气温逐步回暖,人们也开始逐渐感到困倦、疲乏,民间称之为“春困”。春困不是病,而是季节交替,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但每天都昏昏欲睡,没有精神,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那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这种困境呢?中医认为,导致春困的主要原因是阳气根基不固或肝气过旺,湿邪困脾。 阳气不固 根据四时变化,进入冬季之后,人的阳气将会被闭藏起来,封藏的越好,阳气的根基就越稳,下焦也就越充实。但如果冬天闭藏的不好,精气外泄,到了春天阳气生发之时,它就会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阳气不固极易引起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气血供应不足,人自然就会犯困、身体乏力、没有精神。《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句话明确论述了冬天闭藏的重要性,意思是如果冬天藏不好精,春天就会生病、困乏、没有精神,甚至会形成上实下虚的体质。上实则高峰飘摇,下虚则肾精不固。年老之人上实下虚,很容易在春天引发中风,大家一定要警惕。肝气过旺 春属木,通于肝,主疏泄,如果肝气过旺,伤及脾胃,则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肝木横逆克脾土”。春分过后,雨水开始逐渐增多,若加上回南天夹功,人体就更容易被湿气所困。湿邪困脾,清阳不升,头面部得不到精微物质滋养,人自然会困乏,昏昏欲睡没有精神。提神醒脑 春困来袭,此时我们可以适当按揉百会、太阳、大包穴,给自己提神醒脑。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正好是各经脉会聚之处,能通达阴阳脉络,贯通周身经穴,对平衡阴阳有很好的作用。太阳穴位置: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太阳穴具有清肝明目、提神醒脑的作用。大包穴 位置: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大包为脾之络穴,能宣肺理气,宽中健脾,且能通经络,祛湿浊,平时可以用空拳轻轻敲击腋下附近的大包穴。春季湿邪困脾,很容易造成春困,没有精神,身体乏力等现象,所以春季祛湿十分有必要。运谷山房加味八珍粉,原料均来自原生态田园,经由经典古方加减化裁而来,更适合现代人补脾祛湿需求,祛湿的同时也不忘脾胃的养护。 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灿烂的暖阳,每日一杯补脾祛湿佐餐粉,让我们一同感受着来自大自然的原生态力量。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为包图网授权使用。*本文部分图片为运谷山房原创,未经授权请勿擅用。如何购买加味八珍佐餐粉、加味瑞莲粉?●第一步: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tx/9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傻不是笨,太精明会累
- 下一篇文章: ldquo爱rdquo是一门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