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么尽孝
白癜风容易康复吗 http://m.39.net/pf/a_4639147.html 当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各界对孝道的回归和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以孝治村”、“以孝治市”,已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今天我们必须积极的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关爱儿女,善待配偶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动力,但近些年来,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上,人们逐渐地与传统偏离了。在传统社会中,个人奋斗的首要目标是赡养老人,其次是关爱儿女,再次是善待配偶。这种传统的意蕴在于强调承前启后,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最重。而当今的状况却是孩子摆在第一位,老婆摆在第二位,男人摆在第三位,父母摆在无所谓。有的人甚至把宠物狗也排到了前面。那还管什么“入则孝,出则悌”、“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的古训,那还懂得什么是感恩!很多年轻父母“重小轻老”,“心尖向下”,心中只有孩子,却忘了上面还有老人。把父母当成保姆、佣人,甚至是包袱、累赘。年迈的祖辈不仅未能享受儿女的反哺,而且还要肩负务农和照看孙辈的双重责任。有人说:“中国一大怪,生了孩子父母带”。我们传统中的孝德没有了,对老人的孝敬一时间全部转变成了对子女的溺爱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在娘肚里,一切都准备齐了。六双手捧着怕掉了,六张嘴含着怕化了。在他们心目中,“小公主”比妈大,“小皇帝”比爹大。湖北警方对一江西号牌的越野车作例行检查时,尾箱里居然缩蹲着一位六旬老妇。原来,老人拿养老钱给独生儿子买辆越野车,一家人到武汉游玩,怎奈孙子嫌车里太挤,儿子就让母亲缩蹲在尾箱里。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惟恐儿子受到处罚,老人不断地向民警求情:“尾箱里蛮好,舒服。”孔子讲:“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这就是说,对老年人不管不问不尊敬,而把所有的爱放到孩子身上,这会给自己的家庭、家族招致不吉祥、不吉利。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情况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儿子烧煤孙烧气,老头老婆烧柴火棍”,以前家里娶媳妇,公公婆婆居主房、儿子媳妇居厢房,现在是“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有些老人住的房子已经破损的不能遮风避雨,与那些住在新楼房的儿女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在农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既是在城市,也有同样的情况,南京某小区王老太原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三年前孙子要结婚,儿子就让她搬到楼下的杂物室,后来孙子买新房搬走了,老人想搬上来,儿媳却说:“以后你的重孙还要上幼儿园,留给孩子住吧。人都是熬的下一代,你还有啥可说可怨呢?” 在一些缺乏生机的村落里,“屋里住着老两口,门外拴着一条狗”,“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期越来越长。“树老怕心空,人老怕冷清”,焦虑、不安、失落、孤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位老人说:“我感觉有人跟我说话,我就是人,没有人跟我说话,我就是一个动物。”道出了精神养老的重要。至于再婚,“做梦都在想,醒了不敢讲”。到了晚年,老人生活全靠子女良心,若遇上不孝子孙,那真是悲惨万分。 作为老年人,有时真的是很无奈,很无助。由于农村集体活动的大大减少,农村公共舆论在孝道问题上日渐沉默,子女不孝的行为已不如以前那样受到热议谴责、道德惩罚,加之“家丑不可外扬”,不愿讲;另一方面,作为基层干部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上,社会治理相对放松,正确的价值观倡导不力,加之“清官难断家务事”,也不愿管;一些老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以死抗争,近年来,农村老人自杀率上升特别快。 目前是关心上一代显得苍白无力,而关心下一代有过之而不及,把爱幼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不少家长不懂孝道,不懂溺爱的教育是自己先坑了孩子,然后又让孩子坑了自己。有的人“爱呆了”、“爱傻了”,把父母的慈爱发挥得淋漓尽致,简直成了儿子的“孝子”,你疼你的儿子,你的儿子不一定疼你!不但“养儿防不了老,倒是养老得防着儿”。“家有不孝子,常出祸害事”。现在六个人捧养着一个“小皇帝”,已经说不清谁孝敬谁了,有儿做“儿奴”,有孙做“孙奴”,自我矮化,还乐此不疲,人们称这种隔辈亲为“孙子疗法”。有人调侃说,你要是生个儿子,你就得准备好当儿子,你要是添个孙子,你就得准备好当孙子,这可不是玩笑话,这是当今国人家庭关系和伦理状态,非常确切,非常深刻,非常形象的描述。“儿女一声笑,烦恼全忘掉”,儿孙绕漆,天伦之乐。老人带孩子,只要不是源于道义的绑架,而是出自爱与责任的力量,同样应当受到理解,尊重和支持。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自古以来为什么只有《孝经》,而没有《慈经》。有首《爹妈好》小诗写道:“世上都说爹妈好,其实都是老敬小;伺候儿女倒贴钱,孙子费用全报销;世上都说爹妈好,老少倒挂知多少,名牌商品归儿女,淘汰商品给二老,辛辛苦苦几十年,退休就成炊事员,平时照顾小皇帝,周日迎接还乡团。” 老年人问题真的很重要,老年人前景真的很忧虑,老年人现实真的很严酷,“坑老”、“甩老”事件频发,特别在农村,老人生活陷入困境,难享天伦之乐,晚景凄凉。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转折点上,重新确立道德伦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以孝道为中心的教育,有助于唤回人们的道德觉悟和精神认同。 今天的家庭,已经从过去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慢慢的演进到现在的家庭小型化,户的规模一路下滑。上世纪50年代,一户家庭平均5.3人,90年代平均4.0人,本世纪年缩小到3.08人,1到2人微型户家庭数量大幅增加,大型户家庭继续减少,家庭功能单一化、规模小型化、结构简单化,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家庭变小了,个体本位强化,家庭本位式微,家国影响弱化,人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yy/10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时光,只是指间沙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