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柳花飞。似有若无的花絮,随风飞舞,仿佛漫天飞雪。不禁让人想起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柳花也是花吗,它是一种怎样的花呢?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杨柳……春初生柔荑,即开黄蕊。至春晚叶长成后,蕊中结细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绒,因风而飞。入池沼,化为浮萍,黄蕊即花,其子乃絮也。”柳花本来是没有香味的,但诗人李白却闻到了。故明人杨升庵说:“其实柳花亦有微香,诗人之言非诬也;柳花之香,非太白不能道;竹之香,非子美不能道。”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有多种解读:)可以是春风吹来的花香,可以是泥土草木的清香,可以是美酒飘香,或许还有作者的“心香”。“柳花”与离愁在汉代乐府中,柳花便已经入诗,例如“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隋代佚名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用杨花喻离愁,生动而别致。这首诗里的“杨花”,其实也可以认为是“柳花”。因为柳树也被称作“杨柳”,在诗词领域,古人也常常取“杨柳”中的杨,称“柳花”为“杨花”。为何杨花更添愁思呢?因为杨花随风而飞,风停则止,无法自主;飘落水面则又随波逐流、辗转沉沦,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命运的浮浮沉沉,颠沛流离。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下这三首与杨花时节有关的送别诗:(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点评:杨柳青青,杨花漫天,数声风笛,已近黄昏。这样的时刻,君向潇湘,我向秦川,不知何时才能重逢,满心的惆怅无处安放,都付于这点点杨花。(唐)朱放长恨江南足别离,几回相送复相随。杨花撩乱扑流水,愁杀人行知不知。点评:人生中有多少次别离,都似这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杨花濛濛,扑面而来,可是马上又沉入流水,流逝在远方,不知归期。漂泊的游子,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黯然伤怀?(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点评:汴水东流,春色短暂,在历史的繁盛与衰亡更替之际,已流走了多少叹息?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这春色又将远去,风起杨花,故乡山水迢迢,愁绪瞬间弥漫了心头。“柳花”与儿童“柳花”可以充当孩童的玩具,他们常常满心欢喜地追逐她拥抱她,想把她“捉”住。古代有两位诗人,都在诗中描绘了孩童捉柳花的场景。一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别柳枝》:“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另一位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捉”字,深得炼字之妙,最能展现柳花的曼妙与孩童的活泼。在“捉”中,柳花分明就是一个精灵古怪的小天使呀。一群群烂漫孩童,或仰,或俯,或奔,或跑,随着柳花飞扬,撒出一路欢歌。捉“柳花”固然很有趣,可是也要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柳花”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过敏。每年柳花飞扬时,也是孩子们患各种过敏的高发时段,微小的柳花,被吸入鼻腔,或钻入衣服里面,都会引发不适,损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带孩子出门时,一定要记得戴好口罩,防止季节性过敏。火灾方面的隐患。地面上聚集成一团团的柳花,如果遇到明火,很可能会引发火灾。所以一定要叮嘱孩子们,不可在户外随意玩火,远离这些看似很美的“雪球”。语文学习≠学习语文教材,这份小学1-2年级必读书单,你需要知道陪孩子玩飞花令游戏,轻松记忆《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yy/1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