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醉落魄
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聊一聊苏轼的《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先说这句“分携如昨”,感觉像在昨天一样,“如昨”自然是主观感受,实际上苏轼和题中的元素(杨元素),真实的聚散回首,至少在这一年中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 熙宁七年(年),37岁的苏轼自请外放、前往杭州任职通判。 彼时,杨元素一同送他出京。 数月之后(七月),杨元素也来到杭州,出任杭州太守。 三个月之后(十月),苏轼职务调动、升任密州太守,而杨元素被召回京城,二人一同出发、直到京口分头行动。 这《醉落魄·席上呈元素》,就是在这段时间的饭局上所写。 同一时期的著名作品,还有《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其中有句非常出圈的“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 如今还时常被流行歌曲化用。 同在杭州时,从职务关系上来说太守杨元素是通判苏轼的上级,但这两位在京城也好、杭州也罢、离开杭州的路途上也好,显然都不是场面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更接近真正的好友。 从某种程度上说,苏轼这两首呈杨元素或和杨元素的作品,质感很像他写给自己亲弟弟苏辙的。 或许因为是离别之际、辗转漂泊之时,更显伤感。 苏轼写“偶然相聚还离索”,上接着一句“人生到处萍飘泊”,说如浮萍一般漂泊,又说相聚是偶然的(离别索居)才是常态,起首就很伤感。 后续又接着说“多病多愁”,并且一度感慨“须信从来错”。 简直不像苏轼素来虽悲怀却又不失豁达的个性,反而让人觉得他门徒弟子中被称为“古之伤心人”的秦观,悲伤表达源出此路。 当然,尽管上半阙表达如此沉郁悲伤,下半阙却又不失超脱和豪迈。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虽然有同为天涯沦落人之伤,但也依旧要“尊前同一笑”,一笑未必解千愁,但却和隔壁那首“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一样,悲声中有风雷豁达之音。 最后这首词的落点,放在了“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眉山人苏轼,常年宦游在外,当京官或是在杭州、密州乃至岭南等地当地方官,不论是擢升还是流放,总之都不是故乡。 和那故乡的山,少年之约、归来之盼,常常是要以辜负收场。 西望峨眉山,苏轼虽并不在峨眉山长大,但那也同样是他故乡的方向,而他所能做的,不过是樽前醉笑、羡慕归去的云中鹤。 云中鹤已归故乡,地上宦游人仍在风尘奔波、散如浮萍转如飘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yy/13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读苏轼绝命诗狱中寄子由,感而言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