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一首山花子,哀怨忧伤,被后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是难得的文武全才。科举考试中进士后追随康熙身侧,授一等侍卫职。 纳兰性德二十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结为莲理,夫妻两人琴瑟和鸣,可惜三年后,卢氏死于难产。妻子的死使纳兰万分悲恸,写下了许多悼亡词,这些悼亡词也是纳兰词中的巅峰之作。 纳兰十分推崇李后主的词,也学习了晏几道的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清丽婉约、哀感顽艳的词风。梁启超评其词,称“容若小词,直追后主。”这是对纳兰词极高的评价。 “山花子”,唐教坊曲名,后来用作词牌名,又名“摊破浣溪沙”、“添字浣溪沙”。 南唐中主李璟就有一首十分著名的《摊破浣溪沙》,其间一联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被广为传唱。 纳兰性德也填过若干首《山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之一 山花子 清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本词首句,诗人用了一个掌故。句中的“道韫”即谢道韫,史上有名的才女,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的侄女,王羲之的儿媳妇。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谢安一日给几个谢氏子弟讲论文义,这时天降大雪,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空中撒盐差可拟?”意思是说,把下雪形容成空中撒盐是不是可以呢?这时,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下雪比喻成因风而起舞的柳絮。谢安听后笑赞。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评写宝、黛有一联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其中“咏絮才”即是借谢道韫的典故来赞美林黛玉的才情。 而本词首句中的“林下”是另一个关于谢道韫的故事。会稽(今绍兴一带)文风鼎盛,已嫁入王家的谢道韫声名远播,家中常有青年才俊来讨教问题,当时另一位名媛张彤云嫁入江南四大世家之一的顾家,有人拿谢道韫与张彤云来比较高下,一位名叫济尼的人与这两人都有交往,她评价说:“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自此后,“林下风”特指女子的娴雅、超逸之姿。 本首《山花子》纳兰以谢道韫的“林下之风”来起笔,就定了一个高雅出众的调子,然而“荒台”二字又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第二句“生怜玉骨委尘沙”进一步表达了“香销玉陨”的含义。 上片最后两句,诗人对凄凉孤独的描写再进一层,“愁向风前”是独立于风中的愁闷,是辗转于风中的无依,是经世之苦的无处排遣与一言难尽。 ,极易使人心生无限感慨,纳兰另一首词中即有“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梦江南》)这样的诗句,众所周知的《天净沙》第一句便是“枯藤老树昏鸦”,“昏鸦”、“归鸦”已经成为诗词中的情感语码,在这样的语码中,孤独与愁怨、荒凉与衰败一起袭来,此时诗人情何以堪。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这下片一联对仗整饬工稳又典丽哀伤,既有漂泊流离之苦,又有韶华易逝之悲,此一联颇为耐人寻味。 本词的结句极具凄凉之美,一缕芳魂是缥缈轻灵的柳絮,在风中破碎、飘散,渐行渐远,远至天涯。 有的人认为,本首小令是咏物词,咏的是杨花或者雪花,杨花、雪花由“谢道韫”引出也合情合理。但如果是咏杨花,那在最后结句中诗人明写“柳绵”就是用本体来形容本体,十分不合常规,如果是说咏雪花倒是说得通。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写人的词,是纪念已故的妻子卢氏,例如第一句中就出现了“道韫”的比喻,第二句意即“黄土陇头埋白骨”,诗人与所爱之人阴阳两隔。 无论本词是写人还是咏物,都朦胧凄婉,缠绵哀艳,也许正是由于这一份朦胧,才能留给人更多的想象与更绵长的回味吧。难怪民国词人况周颐在他的《蕙风词话》中评价纳兰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yy/13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细治入微美妆丨富阳全力创建小微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