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YU

.04.20

细雨绵绵、淫雨霏霏的清明过后,我们即将迎来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0°的时候,公历每年4月20或21日,谷雨节气就到了。

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就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今年全国各地的寒潮都比较“任性”,我前两天在香港,赶上了阴雨绵绵;后来到了昆明,那里的气温也寒冷地不像一个“春城”;北京在一股寒潮之后迅速回暖。希望谷雨以后,大自然能守点天时,不要再这么任性了。

气温回升加快,这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时节,那是“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时候。柳絮飘飞,杜鹃鸣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这暮春时节,既是可以审美的,又是可以孕育希望的。

关于谷雨的来历,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就与仓颉有关。

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也是道教中的“文字之神”。根据史书记载,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他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造出文字,所以被后世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造字有功,光耀千古,泽被后世,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饥荒,天帝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使得天下万民得救。后人因此而把这天定名为“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我国有的地方至今仍把谷雨作为祭祀仓颉的节日。这就是《淮南子·本训经》里边记载的“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谷雨三候

一候萍始生。萍,即水草,因为与水相平,所以称“萍”,谷雨之后降雨量增多,所以浮萍开始生长。小小浮萍不仅是一种中药为人们所用,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兴寄与慨叹,文人墨客时常借浮萍漂泊无定而感慨人生变化无常。

杜甫有诗说:“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王勃年纪轻轻就写出名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柳宗元则感慨:“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文天祥告白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同样年轻的天才纳兰性德则说过:“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所以看三候,不仅看到了物象,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人心里面的诗意的循环。

二候鸣鸠拂其羽。清明时期的鸣鸠一般认为就是指布谷鸟。到了第二侯布谷鸟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鸣叫着提醒人们该播种了。布谷鸟还有杜鹃、子规、催归、杜宇等名字。

在民间传说中,古蜀国的一位国王名叫“望帝”,死后化为子规,也就是布谷鸟。每到春天,就飞来提醒他那些游玩在外的百姓“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快快布谷,快快布谷”,以至于嘴巴啼叫得流出血来,洒在地上染遍了山坡,花吸收后成为红艳的杜鹃花。

李商隐在《锦瑟》里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清代黄遵宪写道:“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填海叼着小小的石头、树枝往大海里填,它心中的恨,让它嘴角一直淌着血,染红了杜鹃花。

美丽的诗词往往来自于一些悲情的意象。刚才我们提到的文天祥,他怎么可能以自己的卓越担当大宋的坍塌呢?他也知道那样的山河破碎,自己拦不住。他在《金陵驿》里也写下:“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如果有一天你看到那嘴角带血的杜鹃鸟飞回来了,那一定是我不甘的魂魄。这其实都是人心的托愿。

二候布谷鸟开始啼鸣了,我们能否在这些诗章里体会到荡气回肠?你听那一声一声的子规啼,里面都有什么样的寓意呢?秦少游眼中看见的他乡,他耳边听见的子规啼叫,是一番凄迷的滋味:“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一声一声不如归去,叫得太阳都斜了,叫得时光都老了,叫得羁旅上的独行客心都破碎了,但是人在天涯心在天涯,唯有这样的深深催促,但是人还回不去呀。

如果说这样天涯客子的悲伤还是一己的忧愁,如果听一听辛弃疾的词篇,你就真的听见了他心中的悲怆。他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这首长篇词的下半阙说:“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念一念这样的词章,我们的心都会怦然而动,“谁共我,醉明月”,你能懂得他的无奈吗?他听见的啼鸟是无情有恨的,不啼清泪长啼血,它声声化出的鲜血,都是它泪尽寄之以血,他的心中也有着家国的悲愤。

说谷雨是一个小节气,是因为今天我们都市生活里离它很远;说谷雨是个大节气,是因为谷雨时节,我们能念的词章,其实是说不完的。如果真能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些诗词,我们就会体会到中国人的情怀旅程。

三候戴任降于桑。戴任又名“戴胜”,是一种头顶有冠毛的黄白斑纹小鸟,会飞到黄河至长江流域一带,戴任鸟常常栖息在农家种植的桑树与麻树之中,谷雨前后,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了。

谷雨是采桑时节,桑林自古以来就是古代青年男女约会的好地方。只是这戴胜鸟无趣得很,总是在桑枝上一步一啄,有若耕地,嘴里一声接一声催促树下的年青人,尽早离去,勿误农时。

谷雨习俗

那么在谷雨节气这一天,我国有哪些流传至今的习俗呢?

前面说到,谷雨节气和天帝表彰仓颉造字时候的丰功伟业而“天雨粟”这个传说有关,所以每年谷雨节,陕西的仓颉庙都要举行传统庙会,会期长达七至十天。

年复一年,成千上万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热烈的迎仓圣进庙活动,缅怀和祭祀文字始祖仓颉。人们扭秧歌,跑竹马,耍社火,表演武术,敲锣打鼓,演大戏,载歌载舞,表达对仓圣的崇敬和怀念。

陕西的仓颉庙在都市里,我们应该怎么纪念谷雨呢?有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喝“雨前茶”。清明前出产的茶称为“明前茶”,那时候出产的茶还比较少,到谷前的时候,就长得硬朗了,茶气也变得更浓沉、更刚劲、更清新。

这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

唐代诗人卢仝在《七碗茶歌》中写道中国人过去喝茶那种状态: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唐)卢仝《七碗茶歌》

这境界多美啊!从第一碗茶喝下去,嘴巴喉咙滋润了,第二碗茶把心中的烦恼和郁闷都散尽了,到第三碗茶,把自己的诗意全激发了,第四碗叶,微微出汗的时候,不痛快的事,顺着毛孔都飘没了,第五碗就喝的肌骨都轻盈了,第六碗喝到自己要像神仙了,第七碗不敢喝了,觉得这腋下是不是长翅膀了。“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人间需要什么仙丹呢,带着好心情喝茶,喝出清甜来,这就是最好的时光。雨前茶,不一定要论价钱,喝的是个心情。我不喜欢现在喝茶上茶馆都讲究个斗茶,哪一泡茶有多高的价格,请人好像才有面子。其实喝茶是个价值的事情,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东西不应该往上炒,喝茶喝得无非是人在暮春时节遇见天地清气,人归草木之间的这么一段缘份。

谷雨节流传比较广的活动还有吃香椿、祭海、赏牡丹等等,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在谷雨节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树萌发嫩芽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香椿不仅能够提高免疫力,食用起来亦是醇厚美味。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牡丹的花期在农历三月,正是谷雨时节,所以牡丹也被称为“谷雨花”。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已经绵廷千年。凡有花之处,皆有士女游观,也有在夜间垂幕悬灯,宴饮赏花的,号曰“花会”。

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现在都市里有不少牡丹园,如果我们都能静静地喝一盏谷前茶,拌一道香椿,或者炒个香椿鸡蛋,再出门看一看牡丹花,读一读那些写布谷鸟的诗句,想一想萍水相逢,人们的际遇、惜缘和感恩,知道这样的一个暮春好时节,花是美的,茶是新的,人的心情应该是开阔的,那咱们就真的不辜负谷雨这个大节气了。

往期精选

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春分:天地平衡,人心平和

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

元宵

春暖今夕,花灯映月

雨水

沐雨迎春,草木萌动鸿雁来

立春

春风泼绿,万物苏生

腊八

年味渐浓,归心似箭

大寒

今岁雨雪晚,只待游子归

小寒

月初寒尚小,游子思乡归

冬至

一阳始生,临窗数九

立冬

朔风起,万物藏

霜降

霜叶红于二月花,最美的秋天来了

寒露

登高秋游,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分

秋风起兮,又是一年思乡时节,你回家了吗?

白露

仓廪实而知礼节,开学啦

七夕,我们的相思还在吗?

处暑

山明云淡秋荷半子

立秋凉风有信且听寒蝉

立秋

清秋至,养一颗豁达之心,让姿态更为从容优雅

大暑

独辟蹊径,安度盛夏

小暑

小暑温暾,心静自然凉

夏至

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芒种

忙而不乱是一种从容,一种境界

端午临中夏,竞舟食粽品诗词

今日小满!二十四节气为啥没“大满”你知道吗?

于丹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白癜风图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yy/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