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打造这个迷你生态“小池塘”,是为了给市场上买来的“大眼贼”江虾,营造一处适合生存和生长的生态环境。为了丰富其饵料,这款生态缸中直接使用了当地黑土。

后来因为江虾观赏价值不高,先后改换成孔雀鱼、黄金米虾。再后来,随着挺水植物黄菖蒲实生苗的株型越来越大,无法正常控制高度和大小。于是,改换了株型相对更小的迷你旱伞草,顺便也将黑土彻底更换成低温烧制,比较洁净的水草泥。

随着生态缸里的植物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水质也变得越来越好。转眼间,三年过去了,这款生态缸一直没有使用过过滤器、增氧泵,除了经常需要补充水分外,也从来未曾更换过水。水质清澈见底,植物郁郁葱葱,先后养过的鱼儿、米虾,在里面繁衍生息,成为一片祥和的水景观。直到最后需要腾出地方,用于少量睡莲实生苗播种、生长而作罢。

在整个三年的养护过程中,整个生态缸陆续使用的植物材料,主要有迷你旱伞草、迷你睡莲、迷你荇菜、玫瑰大薸、爬地矮珍珠、迷你鹿角苔、肚兜萍、珊瑚萍等,水生动物先后更换和添加了孔雀鱼、黄金米虾、黄金蚬、迷你蟹等,其间还投放了相关的微生物制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完善了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形成。

在实践中,孔雀鱼、黄金米虾繁殖了一代又一代。过程中发现孔雀鱼不能与黄金米虾混养,米虾会在脱壳过程中遭受鱼类攻击。孔雀鱼会受到大群“大眼贼”江虾攻击,迷你蟹会受到苹果螺的攻击。其中,苹果螺更是容易对睡莲叶片啃食,造成严重破坏。考虑到迷你辣椒蟹,习性上不宜长久在水下生存(需要适度爬出水面换气比较稳妥),因此这些不合时宜的物种,陆续被清出缸外,淘汰出局。

在营造水生植物生态过程中,除了挺水植物“旱伞草“和浮水植物“睡莲”、“浮萍”做主题材料外,沉水植物“矮珍珠”亦是主要组成部分,这样就构成了植物在上中下空间立体中的生态结构。

首先,挺水植物(如:旱伞草、黄菖蒲等)可以通过气孔,源源不断向根部输送氧气,并通过根系释放到周围附近,形成“根区效应”,来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繁衍,来减轻底泥(如:黑土、塘泥等)中营养成分,从另一个角度上阻断了污染源之一。

其次,说到浮水植物主要分两类,一是浮叶植物,如:睡莲、荇菜的根系发达,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底泥中的营养成分,进一步降低了底泥中的营养成分,降低污染源危害。事实上,利用水草泥做底泥,不仅构成不了污染源危害,反而因为营养成分有限,还需要适时补充营养,添加一些水草缓释肥料。二是漂浮植物,如:浮萍、大薸等植物,平日里漂浮在水面上,随风摇曳。根系探入水中,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无形中降低了藻类的竞争力,达到净化水体的生态效应。

最后谈到沉水植物,如:爬地矮珍珠、迷你鹿角苔、金鱼草等,根系直接扎入底泥中,无论根系,还是枝叶,均有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起到了很好地净化效果。

此外,水生动物黑壳虾、小飞狐、黄金蚬等对水体净化亦有很好地帮助。综上所诉,这款生态小池塘,是利用了动植物相互间的生态平衡原理,实现了三年未换水,而水质清澈无异味的生态效应,操作起来其实也并不复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yy/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