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世界是动人的,它给我们以动听的旋律;诗词的世界是醉人的,它给我们以丰富的审美;诗词的世界是迷人的,它给我们多彩的日常生活。如果我们把下面这些诗句读给我们的孩子,也许他还会发现,诗词的世界是诱人的。因为,这些诗词里,藏着许多他们所不知道的游戏。骑竹马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十岁儿童,看骑竹、花阴满城。——刘辰翁《满江红·十岁儿童》翩翩竹马儿童喜——元好问《摸鱼儿·忆元龙》竹马最初的样式非常简单,就是一根竹竿而已,儿童骑在上面假作骑马,当然,也可以是扫帚之类的长条物。宋元以后,竹马的典型式样逐步跟现代木马玩具造型接近。竹马几乎藏着每一个人的儿童记忆,因此,人们常用“竹马”来代指儿童时代就建立起来的友谊,而“青梅竹马”更是成为了男女儿童天真无邪、两小无猜的代名词。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纸鸢”实际就是风筝。相传春秋时期,墨子就用木头制出了木鸟,后来,他的学生鲁班(公输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材质。隋唐后,随着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糊风筝,因此称为”纸鸢“。有一种说法是,不能发出声音的被叫作“纸鸢”,而“风筝”是指能发出声音的:“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纸鸢斗草牛儿小。牛女少,抛牛沙上斗百草。——贯休《春野作》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童斗草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斗草游戏源于周代,到了南北朝,南方渐渐把斗百草演变为端午风俗。唐以来,斗百草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日常游戏。斗草有文斗和武斗之分,“文斗”是采摘花草后互相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最多,《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镜花缘》第七十六回都写到过这种能够斗草游戏。“武斗”是先各采取具有韧性的草在手,然后以叶柄相勾住,再捏住相拽,先断者为输。斗草之武斗钓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钓鱼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诗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尤其传神,他出门去寻友,想要问路,看见一头发都美梳起来的小孩子在学大人钓鱼,正想问路,没想到对方连连摆手,怕说话把鱼吓跑了。几笔之间,勾勒极为传神。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玩水玩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跟水有关的游戏孩子们都喜欢。清晨,小孩们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倒出来,用彩丝穿好提在手中,然后拿东西轻轻敲打,有时候会发出十分美妙的声音,也是孩子们冬日一大乐趣。此外,游泳、采莲等跟戏水有关的事情也是孩子们所钟爱的。水有关的孩子们都喜欢过家家等角色扮演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娇女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过家家的游戏其实就是一种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举止以及社会关系,包括化妆、做饭、种地、婚嫁等,也是分外可爱。婚嫁模仿斗蟋蟀颠当牢守门,蠮螉寇汝无处奔。——佚名《秦中儿童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促织”即是“蟋蟀”,也叫蛐蛐儿。它能鸣善斗,古人喜欢饲养一二,并在闲暇之余聚到一起一争高下。上述诗中就写到孩子们为了抓到一只理想的蟋蟀,夜深都还挑灯在草地中寻找的情景。玩木偶造物儿童作剧狂,悬丝傀儡戏当场。般神弄鬼翻腾用,走骨行尸昼夜忙。——姬翼《鹧鸪天·造物儿童作剧狂》古代傀儡制作精巧,十分有吸引力。这首诗写悬丝木偶如何将儿童吸引得如痴如狂的情景。古代诗作中的儿童游戏还很多,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例举了。你玩过其中几样呢?你会教你的孩子玩吗?边玩游戏也可以边学国学呢。(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我是小扒扒)————————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1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