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蘋周代女子也要十年寒窗苦学,学的都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jǔ)。于以湘之,维锜(qí)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yǒu)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采蘋》诗,描写的是一位刚出嫁的女子第一次参加家族祭祀,亲自操办祭祖的整个流程:采摘浮萍,水藻、置办祭祀食物、到宗庙完成祭祀。#文明祭祀#郑玄所作《〈毛诗传〉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xǐ),治丝茧,织纴(rèn)组紃(xún),学女事以供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葅(zū)醢(hǎi),礼相助奠。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此言能寻法度者。今既嫁为大夫妻,能循其为女之时所学、所观之事,以为法度。”翻译过来就是:“女子十年不出家门,由傅母教导,她柔顺地听从教导。(这十年间)学会麻的种植和纺绩之事,学会养蚕和剥丝抽茧,学会女红,学好这些就可以为家人提供所穿衣服。还要注意观察学习家长是如何举行祭祀活动,比如如何酿酒,如何准备祭器,如何腌制酸菜和肉酱,这些都是祭祀礼要用的东西。女孩十五岁行及笄成年礼,二十岁之前嫁出去。这就叫做能遵循法度。现在这首《采苹》所讲的就是女子嫁给了一位大夫为妻,她能够用她做女儿时所学到的本事,依照法度完成祭祀活动。”诗中一问一答的问答体章法充分展示了女子对这次祭祀活动的重视。于以:到哪里;苹:浮萍;藻:水藻;行潦:水流流动的水沟。去哪里采浮萍呢?去那南涧的水滨。去什么地方采浮藻?去那流水的沟边。浮萍和水藻都是置办祖先祭祀时必须要准备的植物。为什么必须是在南涧和行潦采摘?因为南涧和行潦都是水流很快、不会堆积脏污的地方,流水清净,在这里生长的萍和藻肯定也都非常干净漂亮。盛:装;筐、筥:都是盛放东西的器具,方形的篓叫做筐,圆的篓叫做筥;湘:烹煮;锜、釜:是用来煮东西的炊具,有三个足的锅叫做锜,无足的锅叫做釜用什么东西装好?只有方筐和圆篓。用什么器具煮好?用三足锅和无足的釜。你看,采回来的浮萍和水藻怎么处理也不能敷衍,该用什么都一清二楚。奠:在这里不是祭奠,而是放置,说明前面准备好的东西要放置到正式祭祀的宗庙去了;牖下:南边的窗户下;尸:不是尸体,而是祭祀时充当被祭祀神的人,即找一个活人代表受祭的祖先,通常是女性;齐:同“斋”字,庄重的意思,选中的女子需要提前沐浴,以表庄重;季女:小女儿,古时子女年龄排行按照伯仲叔季来排的,季女即小女儿。祭品要放在那里?放在宗室南边的窗下。谁来充当受祭之尸?有已斋戒的少女。短短四十八个字,真实地记录了春秋时期普通大夫嫁的一场祭祀活动,语言精炼纯朴,又非常符合祭祀场景的严肃性,读之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庄敬肃穆感。都说男子十年寒窗。原来从周代开始,女子也要十年寒窗。十年所学,为的就是嫁人后能在夫家学以致用,做好家庭主母,不致失礼。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13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采蘋周代女子也要十年寒窗苦学,学的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