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耳机测评体系的建立
一、目的和意义 网上耳机测评文章满天飞,音质评判标准各不一。说的最多的是三频(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解析、声场,再深一点谈结像、声音密度、音色冷暖、人声远近,高级些的有动态瞬态、氛围、泛音、空气感、透明度等等。浮萍认为这些说法都对,但是不确切,更不一目了然,术语多了让人摸不到头绪,成了软文。比如看到一个美人,没有人会先说五官好、腿长,而会用一句形象好气质佳贴上美的标签。 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用哪些评价指标不统一,二是没有对比参考系统。这样的结果就是主观感受太多,定性偏多,没有量化。可以说,目前基本上所有的测评媒体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数码多的赵宇为做的不错,有横向对比,但是参考系并不固定,描述过于繁琐、啰嗦,而且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有点问题。而知乎上文章比较多的一家叫选耳机的,描述起来就丝毫没有章法了,导致描述一万块的耳机和一百块的耳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一百块的耳机看起来可能更美。 浮萍总结十多年的发烧经历,结合自己的深入思考,决定建立一套通用的耳机音质测评体系,任何一支耳机都可以运用这套体系进行测评。通过测评,读者可以不需要过多想象和猜测,就能大体了解一款耳机的声音走向和音质水平。 二、浮萍谈耳机音质标准 音质有标准。以价论声是耳朵不自信的行为。标准早已给出,就是HIFI原意:高保真。 什么,你不知道什么是高保真?大自然打雷下雨的声音听过吧?真实乐器钢琴吉他的声音听过吧?能真实反应这些声音的就是好音质。 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声音轮廓。数码多在测评SE时,说声音轮廓比对手整整大了两圈,用以表达音质的牛逼。 由于耳机尤其是耳塞的输入能量有限,回放声音的形体感远远小于真实的声音。比如你在电影院杜比厅听打雷,那种震撼的声音真的会让你信以为真,这种体验无论任何耳机都给不了你,因为声音轮廓差了太多量级。越贵的音响体积越大单元直径越大就是这个道理,输出足够的能量以回放出接近自然的声音轮廓。 那为什么很多耳机不把声音轮廓直接做大?因为声音轮廓大的同时还要求声场同比增大,分离度增加,而且密度跟不上就会发虚,这是振膜和驱动的基本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越便宜的耳机声音越不饱满,越空虚,越缺少厚实感。 然而还应当看到,现在还有很多耳机另辟蹊径,干脆放弃声音轮廓,拼命造听诊器声音,让你听到所谓更多细节,什么换气声口水声,听的人头皮难受,然后特意拔高高频,同时副作用出残废的低频,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亮丽的假象。于是成为了许多烧友口中调音清奇的高解析神塞。其实这类耳机听男生像女生,听蔡琴像蔡依林,听小提琴像蚊子叫,听打鼓像敲铁,根本就是错误的声音,是HIFI发展道路上的畸形产物。吹嘘这类耳机音质好的也都是不懂好声音的人。 很早之前就看到一个说法,钢琴是检验音质好坏的试金石,能把钢琴声音播放好的才是好的回放系统。所以,一款好的耳机听钢琴声,一定是声音轮廓大的,形体完整的,能量强的,泛音足的。那些听起来像敲钉子一样的声音,结像缩成一点点的,一定是不正确的声音。 三、浮萍耳机测评体系 (一)基本素质 1、声音轮廓、密度。耳机从随身接驳台式系统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声音轮廓变大、密度变高。浮萍认为这才是音质的基础。 2、解析力、分离度。保证耳机声音清晰的重要指标。 (二)进阶素质 1、三频。频响要完整,不要有哪一频段的明显缺失,否则声音会有残疾。 2、瞬态。瞬态好的耳机声音很鲜活,听起来带感。 (三)风格差异 1、泛音。泛音实际上属于三频中的某些特定频段。 2、音色。总体分冷声、暖声、中性,对于人身和乐器的音色表现也不同。 综合三条标准可以评判一条耳机的优劣,特别是通过一和二,已经可以建立打分体系。但是浮萍并不主张打分这个行为,因为就像美女,你很难给范冰冰和张柏芝打分。有人对某一项指标特别看重,其它方面的缺点便可以忍受。而且打分这件事毕竟过于机械。 另外说一下素质和听感。很多人把素质和听感生硬的割裂开来,说这条耳机素质够高,听感不好,或者某款耳机听感很好,但素质不高,这显然是非常不科学的一种声明。但后来以讹传讹,多数人相信了素质和听感是独立的。浮萍对此很无奈。听感和素质其实是一个整体,而且很多时候和素质息息相关。比如声音轮廓、密度、三频能量分布等等,这些素质层面的指标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听感。所以浮萍认为,所谓素质塞的说法实际不成立,而素质高、听感差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耳机制造者给自己的遮羞布。 四、前端选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1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崂山科研新进展丨浮萍能修复重金属水污染
- 下一篇文章: 卸下包袱,让心儿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