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发出第一声啼哭,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他就赋予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身份——父母。他是上帝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看着他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小小的人儿渐渐长大,养育新生命的喜悦将我们包围。但烦恼与焦虑也接踵而至,“我们要成为一对怎样的父母呢?”“我的孩子又将成为怎样的大人呢?”……若你也有这样的疑问,不妨选个安静的角落,翻开这本“给父母”的绘本——《安的种子》。

荣获“丰子恺优秀儿童图画书奖”的《安的种子》,是由“冰心图书奖”的获奖者王早早所文,黄丽老师所绘。简纯精准的文字搭配上中国特有的“佛寺”画面,萧素的冬,盎然的春,明亮的夏,都是那么的温暖绵长,仿佛心中沉寂已久的莲花正随着故事的推进而悄悄开放。

这是一本“慢”的绘本,孩子应该慢慢读,身为父母的你更应该慢慢品。故事发生在凛冬的佛寺中,就像上帝将孩子带到我们身边一样,寺庙中的老师父给了三个小和尚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心急的本火急火燎的在冬天的雪地里种下了种子,凛冬剥夺了发芽的希望,本只能带着希望破灭的怒火将种子挖出来;而骄傲的静,一心想种出千年莲花,给种子用最好的器皿、最贵的药水,但种子却夭折了;唯独平和的安,接过种子,安放在最温暖的地方,从容的享受生活,然后迎着春日的暖阳在池塘一角种下了种子,盛夏的清晨,淡雅的千年莲花终于欣然绽放。

故事虽简单,但其中寓意却无比深长。同样都是莲花种子,为何成长轨迹却大相径庭呢?关键就在二字:“时”与“境”。

万物皆有时,万物皆有期。在冬日种下枇杷,才能在暮春时看到金黄灿烂;在暖春之时种入莲花,方可在酷暑中闻到沁人幽香。可本却被“第一”冲昏了头脑,不假思索的盲目行动,仔细看他的姿态,无论做什么都是用跑的,可见他的心急如火。

为了夺得第一,急功近利的他将莲花的生长时序都抛之脑后,把本应在初春暖阳下播种的种子,给埋入刺骨的雪地里。

在不属于莲的“时”中,它又怎能抽枝发芽?

某些父母不也是如此吗?各式各样的培训班,灌水泥般的超前教育,不惜压榨孩子的快乐童年,只为了成绩单的一纸光荣。他们和本一样,都忘了“时”对生物发展的重要性。就像莲花应在春天播种,在夏天绽开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特定的生长时钟,父母若擅自拨乱指针,加快走速,只会让发芽的希望在飞速跑动的指针中被切割成碎片。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慢慢灌溉,让该天真的年纪天真,该享乐的年纪享乐,不要让“第一”压死了你的宝贵种子。人生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赢在起跑线”并不能决定这场马拉松的最终结果。不如听听龙应台作家的话:父母们,慢慢来!

如果说本是因为遗忘“时”律盲目行动而失败,那为何精明的静的种子也同样夭折了呢?原因在于静蔑视“境”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浮萍飘于水,紫英生于海,嫩竹破于林。事物有自己特定的生长环境,不可轻易更改。

和本一样,静抱有很强的的目的性,一定要种出个千年莲花。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查书看书,根据书中的理论兑好名贵的药水和花土,选取最好的花盆,用金罩子盖好,搭建了一个看似“最好”的环境。

可这个最好的环境真的是莲花种子所需要的环境吗?滋养的雨水,暖柔的阳光,“不染”的淤泥,清新的氧气,这些莲花生长必要的环境因素,都被金花盆金罩子断绝了。

在不属于莲的“境”中,刚发嫩芽的种子却早早枯萎了。

静就像中国众多的父母一样,把需要“淤泥”的孩子放到“人工花土”里;给热爱雨露的孩子盖上上罩子;把奔向阳光的孩子拉入到花笼的黑暗之中……总以为给予孩子一个完美的成长环境,却从没有问过孩子:你喜欢吗?孩子在不适应的环境下成长,又怎能生根抽芽呢?父母应将小小种子搬离“金花盆”,回归正确的“境”——池塘,让它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生长,吸收阳光,经历风雨,一展身姿!

而看似呆滞的安,才是最聪明的“父母”。

首先,安知晓在平静的修行中掌握属于莲的时与境。在故事的前半部分,黄丽老师有意将静查找种植莲花的书籍与安逛集市这两幅图放在一个画面中。

细细观察安逛集市这幅图才发现,安是在拿着种子询问卖莲藕的菜贩。安从生活中明白了种植莲花就像种藕一样,等到春日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池塘时,才能将它栽在池塘淤泥中。

他掌握了养育的基本条件与适宜因素,遵循莲的生长规律及生长环境;而静照搬书中的理论,调制“最好”的花土,却不知真正适合莲花生长的时间与环境。

其次,明白了时境规律的安,不像急躁不安的本与静那样如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他在悠然的修行里懂得给予孩子平淡却温暖适当的爱。当他们三个拿到种子的那一刻,本和静的第一反应都是立志培养出最快、最棒的莲花,而“初当人父”的安,没有立下宏大的目标,只是带着喜悦与憧憬,默默地将种子捧在手心,细细端详,再小心翼翼、充满感激地将这颗种子装进布袋。在之后的修行中,安一直将小黄布袋挂在温暖的胸前,让种子在柔和的爱里静静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再次,安不仅懂得孩子的时境规律,也明白自我成长的时境规律,在孕育种子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享受自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独立”父母。提到“独立”这个词我们总会想到孩子,殊不知“独立”也是父母必修的一门课。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说:“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便是牺牲式教育,随着孩子的出生,父母的自我价值感逐渐减低,生活被孩子无限填充,毫无缝隙,人生的唯一支撑点便是孩子。这种牺牲式教育,不仅会剥夺父母的人生意义,造成父母过度依赖的孩子的病态现象;同时也会将孩子的稚嫩人生变得扭曲,孩子会形成怯懦的性格,随着叛逆期的到来,甚至会厌烦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因此,中国父母的“独立”课开设刻不容缓。

不同于围着种子转的本和安,安拿到种子后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打坐、扫雪、做斋饭、散步,继续修行,看云卷云舒,享受生活,静待春天。

在前后环衬中,从肃穆寒冬到繁荣盛夏,从莲花未种到欣然绽放,安都泰然自若地挑水劳作。“好老师重在教法,好父母重在活法”,在孩子与自我意义中找到平衡点,这才是智慧父母。

在属于莲的“时”与“境”中,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故事在莲花的淡淡莲花幽香中缓缓落下帷幕。这篇短短的关于“时境”的寓言绘本,完美地体现了法国教育家卢梭“种子说”观点。卢梭指出孩子是自然的产物,教育的核心乃“归于自然”。就像绘本中的安一样,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遵循孩子的时与境,在遵从“自然的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教育”与“事物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与陪伴者,是孩子终生的榜样,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身为父母的我们不妨跟随安的脚步,放慢步伐,戒掉本的“错时”与静的“乱境”,找到属于孩子的时与境,在乱云飞渡中从容以对,并将这份从容传递给孩子,与他一起享受生命,享受生活,静待花开。

重磅

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年版)

《勇敢的艾琳》:风雪路也是成长路

《一半?一半!》:用孩子可理解的方式阐释生活与哲学

《春神跳舞的森林》:学会用爱和善与万物相处

《米莉的帽子变变变》:戴上想象之帽开启奇幻之旅

《如何读一本故事书》:藏在阅读里的秘密

《诗经》中40个神句,句句说透人生,一定要让孩子背下来!

秋季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暑假预习用!(1-4年级有链接)

人民日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张文质:一个人的童年史可能就是他的当代史

这是一篇神奇文言文,几乎囊括所有古文知识点

麦田亲子阅读

最专业的亲子阅读知识分享

麦田黄莉莎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广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