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喝咖啡的时候会想到星巴克,吃冰淇淋的时候会想到哈根达斯,那么吃大闸蟹呢?大家都会想到阳澄湖大闸蟹吧。

阳澄湖的湖心,白鹭飞过,清莲盛开。是一座不被广为所知小岛——莲花岛。但这里却养殖着个体硕大,鲜嫩饱满,膏脂丰富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张卫荣的故事:世代生活在莲花岛,在外打拼二十余年,不做职场CEO,回归渔村变身渔民大叔。

希望通过努力把村里蟹农们的劳动成果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让大家都能吃到正宗优质的阳澄湖大闸蟹。

张卫荣,一个土生土长的阳澄湖莲花岛人。

十九岁,第一次走出小渔村,到南京读本科;二十三岁,大学毕业,在世界五百强的可口可乐工作;三十一岁,开始创业;四十一岁,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进行硕士进修;四十七岁,回归渔村,成为一名蟹农。

▲花了近三十年闯荡世界,最终选择回归小岛

平方公里的莲花岛上,一共住着两百多户人家,只有张、许、曹、王四个姓氏。

这里三面环水,自古不通车,家家临水而居,以水为生,门前泊着渔舟,屋后是一群戏水的鹅鸭,好不惬意。

▲随处可见鸡鸭鹅和牛羊,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由于环境相对封闭,莲花村还保持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俨然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莲花岛卫星图

在他的记忆里,村里总是有螃蟹的存在。那时候螃蟹多得爬满田垄,父亲下地干活,回家总是能从挽起的裤腿里抖擞出几只螃蟹,晚上的下酒菜就有了。

也常听父亲说起,50年代自然灾害,岛上里没有一个人饿死。尽管没有粮食,却有的是螃蟹。在最困难的那几年,村民们靠螃蟹活了下来。

在这座百年渔村里,但凡各家各户的大喜事,都要村里有威望的大厨师开出一份菜单。父亲是村里年纪最大的厨姥爷,也是快要失传的渔家菜单的传承人。

06年他们开了岛上第一家渔家乐,莲花垛89号。连斯琴高娃都来吃蟹,这里也常常会接待一些赶来吃蟹的外国友人。

村里的人也陆陆续续开起了渔家乐,每年的蟹季,是岛上人最多的时候。在吃蟹之外,不少人也会来体验地道的渔村生活。

▲80年代家族的蟹田承包协议、农技手册及父亲的民间厨师证书

十几岁时,只有手摇的渔船。每每上学总是要手摇船桨,自己出岛。

年轻的时候,总是想逃离小渔村,向往外面的大千世界。

▲80年代的莲花垛89号,他的家

遵循家族“耕读世家”的传统,80年代,他考入南京的一所大学,成为第一个走出渔村的本科生。

毕业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我先后进过世界强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工作,学习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品牌理念。

年开始自主创业,涉及制造业、IT行业等领域,期间还专门花了两年时间去北大光华商学院进修学习,这段时间,我积累到一些金融圈里的重要的人脉和资源。

▲年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华东校友们的合影

在外打拼的二十几年,家里的蟹田和渔家乐都是家人在打理。小时候一起捕鱼捞蟹的玩伴,如今已成为岛上的养蟹主力军。

他们都是本分人,守着几十亩的蟹田过了半辈子,这片蟹田就是他们的希望。养蟹是个体力活,容不得一点投机取巧。

早上4点,趁天还没亮就要驶着渔船去蟹田喂食,三天一次。还要根据气温调整水草的长势,今年的高温天又尤其的多,自然要比往年辛苦些。

每年农历八、九月,市面上的大闸蟹总是被炒的火热,外来的河蟹在别处养了几个月后再来阳澄湖里泡一泡,摇身一变,就能以“阳澄湖大闸蟹”之名被高价卖出。

而村子里正宗的大闸蟹反倒很难找到合适的销路。大多都是直供自家的渔家乐,或者被蟹贩低价收走。村民着急,他也跟着一起急。

于是选择回到岛上,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渔民大叔。希望能通过自己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把岛上大闸蟹的品牌做大,大到哪种程度呢?只要一提起阳澄湖大闸蟹,大家就能想到莲花村出产的大闸蟹。

回到家乡,他过上了忙碌又健康的生活。这是在外的那些年从未感受到的,他常常环岛20多公里,体味家乡的花草树木鸟语禽鸣,也常常在蟹田、村头,和蟹农们交流养蟹的经验。

阳澄湖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水草茂盛,水中钙、镁、硅、铝、氧等含量高,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且阳澄湖作为苏州的饮用水源地,每天都会抽检水源,保证水质。这里的水质好到什么程度?蟹田里随处可见翩飞的白鹭和嬉戏的芦鸡。运气好的话还会在浮萍中捡到芦鸡蛋。

湖底水草丰茂,野生河虾、螺丝及其他水生动植物异常丰富,是大闸蟹生长的绝佳环境。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位尊天下第一,素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元和唯亭志》载:河蟹“出阳澄湖者最大、壳青、脚红、名金爪蟹、重斤许、味最腴”。

他联合了十几个养蟹的发小,在莲花岛南边亩的蟹田上养蟹。父亲、叔叔、邻居、发小都是蟹农,他们掌握着几代积累下来的螃蟹养殖方法。

把养蟹作为一份终身事业:从大闸蟹的繁殖、蟹苗的挑选及螃蟹养殖方法,到后期的包装、推广、销售,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和发小一起在蟹田上劳作

亩蟹田的蟹苗是他统一在崇明岛选的,50只/g的标准,大的蟹苗甚至每0只就能达到g。

俗话说,大闸蟹养的好不好,主要看水草,水草一方面能改善溶氧率,另一方面可以调节水温,也能在大闸蟹脱壳时提供隐蔽场所。

从村里老蟹农那里传下来的经验得知,“红头绳”是最适合养蟹的水草,他们还会根据气温的变化调整水草的密度和长势。

春天气温较低,要割掉一些水草让阳光更多的照到湖底。夏天气温较高,就需要让水草茂密生长,以保证湖底的温度最适合螃蟹的生长。

每隔三天,他们会在4、5点,天蒙蒙亮的时候,开船进湖,用小鱼、活虾、玉米混合的饵料喂养大闸蟹。养蟹是件辛苦活,但一到饭桌,看着大家热热闹闹吃着鲜美的大闸蟹,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蟹农们纯朴的脸上露出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大闸蟹专营店开满各城市。互联网使得大闸蟹经济更加磅礴,已经达到近亿的体量。

但是阳澄湖大闸蟹还只是个地域性的品牌。村里的蟹农只知道养蟹,却不知道怎么才能把莲花村大闸蟹做成品牌,更不知道如何传播、推广。

他希望用自己20多年的管理、推广经验,把莲花村大闸蟹的项目做大,也做到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经营。希望打造出属于莲花村蟹农的专属品牌,也让莲花村大闸蟹成为阳澄湖大闸蟹中的第一品牌。

▲莲花村大闸蟹

入秋品蟹,这只莲花村大闸蟹

鲜香十足,怎能错过?

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







































白颠疯早期证状的图片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