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文艺期付延平散文三题
白癜风的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812/7375991.html胶东文艺—大家的文学园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为本刊题写刊名 ★主编:福在福山 执行主编:沈默 ★作者文档付延平,网络昵称上善若水,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家地带》签约作家。喜欢沉浸在书香中、喜欢陶醉在美妙的乐音中。乐享文字,感悟生活,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更多作品散见于多家平台网站。 散文三题(散文) 付延平(山东烟台) 甜甜的榆树钱儿 你看到了吗,榆树钱已经缀满枝头了。前些日子道路两旁的大榆树还是光秃秃的身子,干干巴巴的枯枝,不想一场春雨过后,不知不觉中,层层叠叠的榆树钱就挂满了枝头。一片挨一片地挤在一起,一嘟噜一嘟噜的,压得榆树枝都弯了。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意盈盈,煞是好看。望着满树绽开如花的榆树钱儿,一串串,一叠叠,新鲜,翠绿。淡淡的清香随着风儿轻轻地氤氲在空气里,这熟悉的味道,给我留下一段香甜的回忆,那是充满甜蜜回忆的味道,那是一个个快乐的梦。记得小时候,我们学校屋后,就分散着许多大榆树。每当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榆树就伸展着腰肢在春风中摇曳。“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榆树的特点。树枝在空中织成一张密密匝匝的大网,在地下洒下一大片的阴凉。只要一下课,我们就都聚集在大榆树下。女同学跳皮筋,跳房子,男同学就爬在地上弹玻璃球,煽纸片。大榆树下留下了我们儿时太多的欢乐。那时最喜欢榆钱挂树的时节,榆树枝头褐色的球形花苞慢慢绽开。绿意便从中挤出来。榆树错落的枝桠上,就会长出些淡绿色的小花。很快,榆树钱就缀满枝头了。一撮撮,一串串,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摇摇摆摆,让人眼馋。那时尽管老师天天嘱咐不要爬树,可是老师一走,我们这些孩子就按捺不住了,总要偷偷爬到树上解解谗,美美地吃一顿。小时候,最喜欢爬到树上撸榆树钱吃。尤其是清晨被雾气清洗过的榆树钱,泛着绿莹莹的光泽,饱满鲜嫩,味道更是清甜。放在嘴里有一丝丝的甜,还有一点点的滑润。树枝高处的榆钱会更大一些,吃起来也更过瘾。要说当年爬树撸榆钱,可是我的强项。小伙伴们比比谁爬得快,我总是最先爬到树顶。这时找一个可以坐下来的树杈,剩下的就是饱饱地吃一顿了。那滋味,现在想起来还是清甜鲜香。榆树钱儿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味道鲜嫩无比。说到榆树钱儿,还有一段故事呐。是说在很久以前,东北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对善良老夫妻。日子虽然过的很苦,老两口心地却是非常善良,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一天,老汉上山去打柴,看到路边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白胡子老头。老汉就把白胡子老头背回家里。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头吃,老头吃过东西醒过来,看看老汉贫穷的家境,就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了农妇说:“这是一棵榆树的种子,把它种到院子里,等到长成大树时,如果遇到困难,需要钱时,就晃一下树,就会落下钱来,切记千万不要贪心啊……”白胡子老头说完就走了。老头走后,老两口把这粒种子种到院子里。几年功夫长成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榆树。而且树上果真结出了一串串的铜钱。即便这样,老两口还是靠种地维持生活,只有遇到非常困难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才晃几个铜钱下来。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村里的一个恶霸知道了,气势汹汹的来到树下,看着树上结着一串串铜钱,抱着树就晃了起来,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恶霸从早晨晃到晚上,恶霸被铜钱埋了起来压死了。从此以后,这棵树再也不落“钱”了。过去老人说故事,有句话是说,故事没娘,越说越长。就是这一年,天气大旱,村民没有吃的。一天几个孩子来树下玩耍,看到树上又长出了一串串绿莹莹的树叶。饿极了的孩子就摘下叶子吃起来,不想甜兮兮的,又清香又好吃。事情传开了,村民们就靠着这棵树度过了饥荒。人们为了纪念这棵救命树,又见叶子像铜钱,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榆树钱”。榆树钱是榆树的种子,随风刮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大。后来就成了一片片林子,叫它榆树林,这个村就叫榆树村。因为榆树钱儿能充饥,人们纷纷搬到这个村,再后来就发展成榆树县,直到现在的榆树市。我无法考证故事的真假,也无从考证榆树县、市的历史沿革。但榆树种子的确像铜钱的样子。北宋文学家庾信曾作诗曰:“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榆钱,圆形,很像铜钱,因而得此美名。它有指甲盖大小,也像个纽扣。种子位于中间,细看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凸起。四周是薄薄的一层,如同蝉翼,在阳光下翠嫩欲滴。榆树钱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做成各种面食。记得当年母亲将榆树钱儿和在白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面中,做的榆钱馒头,烙饼,清香怡人,美味可口。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榆钱烙饼。每当母亲打开热气腾腾的锅盖时,弥漫着野味的清香,整个院子都能闻到玉米和着榆树钱的甜味。其实,古人早就有吃榆钱的习俗。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吃罢榆树钱粥就曾留下诗句“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据医书记载,榆钱有补肺、止咳、敛心肺、助消化的功效。它还是食欲不振,失眠者的天然保健品。甜甜的榆树钱儿,承载了童年多少美好的回忆。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时常看到榆树钱在风中摇摆,那熟悉的榆钱常常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单纯、美好、那么甘甜,令人回味无穷。又是杨柳飞花时满城的大街小巷又扬起了洁白的飞絮,我知道又到了每年一度杨柳飞花时节。每年春深日暖的暮春,杨树、柳树等植物的种子饱满成熟后,炸裂开来,街头巷尾就会出现杨絮柳絮漫天飞舞的场景。这也是只能在春天里看到的一道美景。宋代词人苏东坡就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诗句,赞美这春回大地,杨柳飞花的美景。每年春天,许多树木还没复苏,杨树和柳树就已经抽青发芽。“杨柳依依”、“春风杨柳万千条”、“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年年三月里,随处自悠扬”……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诗篇很多。这些文人墨客总是把杨和柳同春天、春光联系在一起。是的,阳春三月,春风送暖,万物萌发。可对于杨树柳树而言,这个时节却是它们成熟孕育的时节。由于杨柳种子的花很小,开花后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形成蒴果实。在春天就成熟开裂,里面的种子很微小,种子上则有很长的种子毛。看上去很像棉花。就是这很像棉花一样的种子毛,带着种子四处飞舞。就成了杨絮柳絮。每年春夏之交的时节,纷纷扬扬的杨花柳絮在空中飞舞,如同轻盈的精灵,上下翻飞。有的飘落在草地上,有的飘落在屋顶,还有的飘落在马路上,随着车辆驶过,这些杨花柳絮又腾空而起,伴着春风,合着轰鸣,飞舞着,飘荡着。如同一幅晚春游乐图,又如同一首咏春曲。这些杨柳飞絮在空中不知疲倦地飞着,像是洁白的雪花,它以独特的魅力装点着这个春天,也以它独特的生命向人们告白。又像是自由自在的梦,它们携带着欢笑,摇摇摆摆,无拘无束,随风南北,任意东西。它们蕴含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希望,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与花红柳绿攀比,不与万紫千红争春,只是向着空中飞扬,飞扬。它虽然不知道要飞向哪里,但它明白离开了“母亲”,就要靠自己飞扬。我很喜欢它们轻盈的身姿,也很喜欢它们飞扬的模样,更喜欢它们悠扬自得的高傲和那份闲适。傍晚,走在人工湖边,成行的柳树随风飘摆,点点柳絮扑人头面。不觉想起杜工部的“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轻盈的柳絮在你身边上下翻飞,如同与你嬉戏。你若挥手捉它,它极其轻灵,倏地飞离而去。你若静立看它,它则在你面前摇摇摆摆,慢慢悠悠,一副可奈我何的样子。然而,你稍一迈步,哪怕是很轻,很轻,它也会立刻弹跳起来,飞舞起来。它的这份轻灵轻曼也让我钦佩不已。它的这份清高、独立、无华,也是那些姹紫嫣红们望尘莫及的,它们不过大红大紫一阵过后,便“落花流水春去”也。而杨花柳絮虽没有骄人的容颜,华丽的外表,但它们不卑不亢,悠然自得,随遇而安,凭风吹到哪里,就在那里生根发芽,以至长成参天大树。想到这里,不仅对这小小的,轻轻的杨花柳絮肃然起敬起来。月亮渐渐升起了,远处的楼房也逐渐亮起了灯光。湖面上水波荡漾,月光散落在湖面闪闪发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的诗句浮现在我的脑海,还有什么比这种意境更优美,更恬淡。湖面、柳树、湖面上的小石桥及石拱桥沐浴在如水般的月光中,湖面上阵阵微风吹来,柳枝飘摆,柳絮飞舞,不觉间一种说不出的曼妙,是什么?是世外桃源,是朗月清风,是古色古香,是花前月下,还是……“问花花无语,问柳柳无声”,我很是享受这份悠闲、自在、清净……——本文来自《文峰书院》谷雨时节雨纷纷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小雨出神。今天是“谷雨”节气,年4月19日。谷雨时节绵绵春雨,来的正是时候!谷雨时节,无论是公园里,还是街道,杨柳青青,绿意盎然,百花一波一波开个遍,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美好日子。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水稻插秧好火候,种瓜点豆种地蛋。这朗朗上口的农耕谚语,正应了“雨生百谷”的节令特点。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是说谷雨时节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浮萍快速生长。河流湖泊里的浮萍便会绿意葱茏,一派繁荣景象;第二候鸣鸠拂其羽。民间一般认为鸣鸠即布谷鸟。对谷雨节气的物候,一定要说说布谷鸟。布谷鸟也叫杜鹃、子规,催归、杜宇等名字。在民间传说中,古蜀国的一位国王名叫望帝,死后化为子规,也就是布谷鸟。每到春天,就飞来提醒他那些游玩在外的百姓“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快快布谷,快快布谷”,以至于嘴巴啼叫得流出血来,洒在地上染遍了山坡,花吸收后成为红艳的杜鹃花。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对这个人类的朋友,中国人移情而寄托了无限的凄切、哀伤,李商隐写过“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谷雨时节布谷鸟不住地抖动浑身的羽毛,山峦间随处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鸣啼声。而“布谷”又与“播谷”谐音、有提醒人们不要耽误农时播种的意思;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时节,戴胜在树上繁殖,喂雏,经常来往于树上,所以古人将“戴胜降于桑”作为谷雨的一个特别的景致之一。谷雨,作为暮春标志性的节气,谷雨一到,我国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明显上升雨量逐日增加,有时雨后天空还会出现彩虹。在南方,谷雨素有采茶之俗,谷雨茶又称雨前茶,这一天人们总会摘一些新茶回来喝,沏上一杯新茶,享受最后一丝春意。郑板桥的“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正是写出了板桥先生兴致盎然,在新茶缭绕的香气中,画出几笔山水竹枝。北方人在谷雨这天会食香椿,“雨前香椿嫩如丝”,嫩嫩的椿芽儿醇香爽口,谷雨时节是香椿上市的时候,是属于谷雨的独特味道。谷雨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祀文祖仓颉。有一首五言诗《文祖仓颉》写到:“彭衙有奇人,龙颜四目眉,自幼多聪慧,巧辨鸟虫迹。始创象形文,以代结绳记。惊天如谷雨。动地鬼神泣。黄帝惜真才,御封苍左史,首创官吏制,草拟百姓氏。众生造庙祠,世代顶礼祭,千古苍圣爷,万代文宗师。”谷雨祭祀仓颉,起于何时无人考证,祭祀历经数千年而约定俗成。如今仓颉墓与黄帝陵遥遥相对,墓门上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是有其道理的。“万仞峰头只一家,重重翠色映袈裟。金经读罢无余事,汲水亲烹谷雨茶。”想起一首很美的诗,在那壁立万仞的高高山峰之上,独然卓立着一座小小茅棚。而在重重无尽的翠色之中,却偶尔出现身着袈裟的僧人身影。在久读佛经稍感疲累而无闲事挂心之时,也会偶尔到上游的溪水边上汲取清澈的泉水,亲自烹煮那难得的谷雨茶。好吧,逢着这谷雨时节,我也烹上一碗浓浓地茶,权且作为“谷雨茶”,品饮、体会禅诗的美妙。谷雨,是一年的春夏交接之时,让我们珍惜这最后的一抹春吧!——原文来自《作家地带副刊》声明本文由作者声明为原创作品,并授权本刊独家推送,转发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本刊应允。善意需求,可联系本刊开通白名单。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谨遵网约。 文中图片、音频由编辑选自网络。若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7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现在转债和股票哪个品种性价比更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