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张敏华《古诗两首》

魅力教师名师课堂

在课堂中体悟理念,在教学中总结方法

小学语文组和您一起看优课,说收获

优课推介

张敏华老师执教的《池上》打破了传统的逐句朗诵和逐字分析的教学形式,在古诗吟唱中开启教学,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既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讲课人

张敏华,浙江省特级教师,扎根于一线教学的优秀教研员。她长期沉浸于课堂实践,将统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理念,透过一篇一篇课文,先化作筋骨(理论),再辅以血肉(课例),生动准确地呈现出来。聆听张敏华老师的课,对于教师整体把握统编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提取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安排具体课时的教学内容,都具有重要意义。

畅所欲言

●一年级语文组

张老师的教学形式让人眼前一亮,从咏唱古诗的新角度出发,摆脱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乏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诗人进行自我介绍,更是充分调动了低年级孩子的课堂兴趣。

张老师的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在古诗教学上,张老师运用猜一猜、联系所学、观看视频等方式细致地为学生讲解了“偷”、“踪迹”、“浮萍一道开”的意思,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张老师又引导学生从完整的古诗出发,将古诗变成一幅幅中国画印在脑海;在生字教学上,张老师特别讲究方法,古诗中生涩的词语通过图片对照、联系生活等有趣的方式充分调动了低学段学生的具象思维,寓教于乐。

●二年级语文组

张老师的导入形式新颖,借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把古诗唱出来的形式,先让小孩了解这种唱古诗形式,学完之后,把《池上》也唱成歌曲,课堂上小朋友就能把古诗记住,背熟,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课堂。

张老师的朗读指导也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师生问答,给诗划节奏,特别好!这是一个故事性的古诗,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老师问学生答,把故事理清楚了,学生就很容易把握节奏。

●三年级语文组

通过教研,我们有幸倾听了张敏华老师执教的古诗《池上》。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在识字教学中,张老师通过板贴张贴三个草字头的字,进行归类识字,理解偏旁所含之意,这是青年教师可学之处;在古诗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图片,使学生脑海中浮现“不解藏踪迹”的诗句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同时,张老师本人亲切和蔼,设计诗人对话的环节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但本节课结束后,令我们思考的一点是:语文教学需让学生深入文本,咬文嚼字,这需要教师具有研读文本的能力,同时采取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将古诗中难理解的字与词深入浅出的让学生理解透彻,而不是浮于表面,蜻蜓点水,这个难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突破的地方。

●四年级语文组

听了这次课,感触颇多,古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是比较低的,但张敏华老师上课非常有趣,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学段特点,利用动画的形式去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及作者。我们能够学到的就是在介绍诗人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诗人生平及代表作,字号等基本的文学知识,而是利用动画让诗人自我介绍,让孩子通过诗人的自我介绍去了解诗人,这样的方式更利于孩子去记忆,形式更加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五年级语文组

张敏华老师的古诗课,有趣有理。老师借助《经典咏流传》节目调动学生兴趣,设计动漫,让两位诗人隔空对话,把《池上》《小池》两首诗中描写的内容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张老师结合学生熟知的捉迷藏的游戏理解“踪迹”,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小娃的可爱淘气。学习古诗重在读。张老师按照读词语、读诗句、读整首诗的顺序,达成读正确、读通顺、读懂、读出情感的目标,层次清晰、指导细致。识字写字部分处理也很巧妙,通过构字特点,理解“萍”“荷”“采”。整节课,张老师不疾不徐,如春风拂面娓娓道来,不着痕迹却有章有法,文意兼得。

●六年级语文组

张敏华老师的古诗教学充满了童趣,琅琅书声贯穿整个课堂,她非常重视古诗的诵读,在课堂伊始就通过《经典咏流传》视频的播放,让孩子们稚嫩的小脸上挂满了笑容与求知的兴趣,接着通过有节奏的朗读,去感受诗人的心情,这样的古诗诵读是充满趣味的,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张老师也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营造了十分安全的课堂环境,在谈对“偷”的理解时,孩子们畅所欲言,像小麻雀一样活泼灵动,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看得出学生进行了真正的思考,张老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文图:小学语文组

审稿:王红梅周雨晴

编辑:姚韦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