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680.html

当看到这片被绿色覆盖的池塘时,你想到了什么?是觉得城市绿化越来越好都普及到水中了,还是觉得这应该是在某个生态保护区中?

长满水葫芦的池塘

毕竟环境看起来实在是太“棒”了,绿意盎然的。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被自己的眼睛和惯性思维骗了,覆盖在这片池塘中的并非是正常的植物,而是一直以来让人们倍感头痛的“水葫芦”。

值得一提的是,像这样铺满池塘的情况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那么,原本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现如今为何“消失”了?接下来,就从大家走进水葫芦“跌宕起伏”的经历以及人们想出的治理妙计来聊聊,为什么如今水葫芦“消失”了。在这之前,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水葫芦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是“葫芦”吗?

看上去倒是令人心旷神怡

曾泛滥成灾的水葫芦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水葫芦这种植物,它不是“葫芦娃”的原型,甚至都不属于葫芦科。能够得到这个外号纯粹是因为人类“以貌取人”,从水葫芦的外观就能看出,在其根叶之间存在着一个“球状”的东西,使其远远看起来像是葫芦。

水葫芦这种生物原名凤眼蓝,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属,并不是咱们中国的本地居民,而是来自巴西。说起来,我国的不少外来入侵物种似乎都来自于南美洲,比如说清道夫鱼、巴西龟等等,还有今天所说的水葫芦。

水葫芦根部

这些生活在热带之中的生物进入我国,就呈现出了泛滥的趋势,因为咱们本地没有它们的“天敌”。与同属于南美的入侵物种一样,水葫芦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

最初它传入我国时,常常因为其“绿意盎然”的外貌被当做观赏植物来种植,当然也被当作饲料被推广过。可是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人们渐渐就不需要用水葫芦做原料了,不再被消耗的水葫芦就开始迅速泛滥。

水葫芦泛滥

第一,绝大多数水质,水葫芦都能在其中生长。这种强大的适应性使得某些污染比较严重的流域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毫不夸张地说,它除了被水温限制,太冷了确实活不了,比如当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它的植株就会枯死,像水质这种因素对它就完全不具备限制的条件。

水葫芦茎叶

第二,水葫芦的繁殖方式决定它“子孙泛滥”。尽管它具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能力,但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还是无性繁殖的超强能力。它的无性繁殖主要通过茎部,且种子能够存活5到20年之久。

从数据来看,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水葫芦每5天就可以生长出一棵新植物。每株植物平均每天可以生长20%至30%,是增长最快的水生植物之一。

水葫芦的无性繁殖

凭借着这两种特性,水葫芦在南方的诸多水域当中都存在着。最初人们还未察觉到它这样的情况会对生态造成危害,但是时间久了,其破坏性就慢慢凸显出来。

因其覆盖着水体的表面,致使水中的氧气明显不足,最终导致水域当中的其他生物缺氧死亡。而且,水葫芦的繁殖是不挑场地的,在江河当中繁殖就会堵塞河道从而影响航运。

布满水葫芦的河道

除此之外,如果不对成片的水葫芦进行打捞,那么它们就会腐败,最后发出阵阵恶臭。这不仅污染了水体,还滋生了许多的蚊虫,当一片供人观赏的湖面遍布水葫芦时,它就不具备“观赏功能”了。

广东惠州潼湖水葫芦蔓延后,经该地区水质检测,氨氮严重超标,达到1.7g/L,远大于饮用水标准0.5g/L,使两岸及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大大降低。

被水葫芦和浮萍覆盖的河道

由此可见,水葫芦泛滥的危害性还是很强的。正因如此,人们才有意识地开始治理起来。具体的治理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针对水葫芦的防治措施

最早展开对水葫芦的治理,应该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在年时福建省的福州市就曾进行过大力清除水葫芦的工作,但是终归是治标不治本。不过在近年的治理之下,水葫芦确实“消失”了不少,但也并不是完全消失,在夏季时,部分水域仍然有它们的存在。

打捞水葫芦

防治措施分为以下几种,有物理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和综合防治法,接下来分别为大家作出介绍。首先物理防治法最容易理解,但也是最费时费力的,就是利用人力或者机械,对流域内的水葫芦进行打捞。

全体出击

但是这一方法的缺点很明显,即“斩草未除根”,打捞的方法并不能清除水葫芦留下的种子,而它们的种子生存能力可以是很强的。

至于生物防治法是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使用的,简单来说就是“天敌”攻击。像水葫芦象甲、水葫芦螟蛾这种昆虫,就是以水葫芦为主要食物的,且像水葫芦象甲这种昆虫,具备转移寄生性,不会造成新的“生物入侵”结果。

象甲虫

据悉从释放水葫芦象甲到获得80%的控制效果一般需要3到6年。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从美国和阿根廷引进了两种专食性天敌昆虫水葫芦象甲,有效地控制了已释放地区的水葫芦生长。

化学防治法则侧重于在水域当中放置除草剂等东西,比较出名的有克无踪、草甘膦等等。不过这一方法的弊端也很明显,即除草剂对于水体依旧有污染,最终还是会破坏水域的生态。

捕捞水葫芦

综合防治法则侧重于“取长补短”,即先控制水葫芦的数量,然后再释放天敌消耗剩余的水葫芦。甚至为了防止其快速扩散,就用“围栏”将流域中的水葫芦框起来,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简单粗暴,但是反馈的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可能因为国家的重视,使得水葫芦泛滥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并没有完全“消失”,到了夏季时节偶尔还是会“诈尸”的。大家看到也不要觉得奇怪,毕竟防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将水葫芦进行拦截整治

防治的对策主要就是以上这些,但是是否能让防治的投入回本呢?这一直是科学家们在思考的问题,毕竟将它变废为宝,为我们带来收益,才是最完美的做法。

“变废为宝”的好方法

当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后,还真的发现了水葫芦的“妙用”,目前比较普遍的是将其制备成了燃料。当然也有人将其加工成饲料或者化肥,甚至有研究者提取其中的叶绿素制造出了“水葫芦面膜”,确实十分神奇。

清理河中的水葫芦

首先从制备燃料来说,水葫芦不仅能当固体燃料还能当液体燃料。因为其含有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原因,所以当其经过气化、高温分解等工序后,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木炭”。而如果想把它制备成液体燃料,就要将它水解发酵处理,最终会得到乙醇。

其次就是制作成饲料,这也算是“重回工作岗位”了,毕竟在我国水葫芦最初就是用作肥料的。不过在饲料中加入的含量是有明确限制的,如果加得过多会抑制家畜的生长。

开饭时间

最后就是将其制备成有机肥了,这种方法利用了水葫芦吸收水域中各种物质的前提。简单来说,在某些富营养的水域中先放置水葫芦让其疯狂吸收,然后打捞出来看它的基本养分是否合格,再进行加工,最终让它变成有机肥。

用水葫芦有机肥施种的稻田,产量有所提高,达到了每公顷15吨;它还能促进玉米和芝麻籽粒产量增加及微量元素养分的吸收。

水葫芦做成肥料

总之,目前国内对于如何利用水葫芦创造更多收益的研究还是很多的,期待科学家能在未来把这种“入侵者”变废为宝,为我们所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y/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