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注具说》之(78)

董逋(善源居士)

“问曰,心是觉知相。云何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耶。(答曰,)”

“心”是觉知的相貌,我感觉到、我知晓、我知道,我把它称之为“心”。那赞叹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的心如地、水、火、风一样,没有分别,那怎么合道理呢?没有分别就没有觉知了,那没有觉知,那怎么叫“心”呢?回答说:

“心虽知相。入实相,则无知也。”

“心”虽然是以觉知作为它的相貌,但是这种觉知,当觉知到实相的时候,这种“知”的这种相貌就平息了。认为说我知道,我知道了什么,就会有了这些种种相对,然后就有了、产生了“我知道”。我知道了什么,哪些是我知道的、你不知道,哪些我不知道,这个分别就从这里发生出来。

“譬如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

这个比喻。就像蛇,它的特性是弯弯曲曲的,这个我们大家都了解。但是如果你把蛇放到竹筒里面呢,蛇就变成直的了,这个道理容易理解。一样的道理,我们的心虽然有觉知,这个是、这个非;这个是善、这个是恶。当我们心去观察实相的时候,这种分别的这种心态就瓦解。

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所有的事物,牛、马、羊、汽车、楼房全部在镜子里面显现出它的形象,每一个都不会差,也不乱,但是镜子没有标一个签说,这个是牛、这个是马、这个是车、……

“又如人身若针刺,若蜂螫(shì),则有觉知。若石蛭(zhì)啖,若甘刀割,则无觉知。”

这是告诉我们说,人呢,身如果被针刺了或者被蜂蛰了,他就痛,他就赶紧要找药来擦拭。但是如果是被什么呢?被*蜂(蚂蝗)咬的时候,被*蜂(蚂蝗)咬或者用甘刀割,就好像手术刀,给你打了麻药,割在你身体上,你就感觉不到,可见这个觉知并不是你的心。普通人把觉知认为“哦,我的心就只有觉知的这个特性,没有觉知了,就不叫心了。”这什么呢?很片面。那躺在手术室上的,你又没有觉知,人的心在哪里呀?

所以我们就是,就像那大海呀,那么大的大海水,我们只认了大海的一个小波浪,当作全部的海。同时,也是一样,我们的心本来是有种种种种的比如说特性也好、或者什么也好,但是我们只取了觉知这个特性把它认为是心,然后把它固执下来,然后心所觉知到的,首先觉知到“我”,我觉知,然后觉知到什么?觉知外在的环境,然后有了,然后就分开来了,然后以分别心作为我们心的全部面貌。分别只是我们这个心呐无量无边功能当中的一个功能,这个功能本来原名字应该叫什么?叫妙观察,微妙观察,所有的事物没有一个事物不遗漏。

“如是等有知无知,(在于因缘。若在因缘,)”

说有知觉和没有知觉,那只是因缘不同而已。如果在因缘…

“则非知非无知也。”

如果是因缘相聚显现出来的,那我们的心就不能称它是觉知或者是不觉知。这就是凡夫很粗的那种智慧性,他这里就过不去了,他认为:“哎?没有觉知,那是什么?那不就木头嘛。”

“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知。”

底下又一个问答,问说,心趣入实相的时候,观察入实相的时候,可以令心没有知。没有知种种的这个是善、这个是恶。

“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耶。”

那怎么可以得知道,知道一切种种事物的智慧呢?

“答曰,凡心有知,则有所不知。”

你凡夫的心啊,它有“知”,这个知,它就有限了。有限呢,其他的事物它就觉知不到,它就很片面。

“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

那圣贤呢,他们不把这个“知”片面地看作是自己的心,所以心圆满地这种观察智慧就没有一个地方遗漏。

“无知而知,知即无知也。”

这跟前面的义理也是一样的。不需要像我们要去分别,这个是“是”,这个是“非”,才把它称之为“知”。

“问曰,既言无知故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别耶。”

既然说无知,问答的这个人,他始终就认为,无知就什么都不知道叫无知。其实圣贤他只是不在这里面另外地再说,知觉就是我的“心”,或者我知觉的这个感受是“我”,然后知觉的对象是“环境”,然后建立起来这种种种种的分别、是非人我,所以他的心就圆满、妙而观察。

我们一但有了“知”以后呢,我们的心就被所知的对象和所知的这个感受全部给像绳子一样缠起来了,其他的东西你就不知道了。其他的东西你再想知道的话,你只有怎么样?你只有比较,就是相对的。拿你所知的这个东西,这个比那个,那个比那个。你所依见到的,永远不是实相,永远都是用你这个心加了标签以后,然后一一地在这种愚痴当中轮回。

“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

虽然有这种种种种的相貌,就如同幻化一样。像早上的朝露一样,看着“有”,当你接去捕捉的时候,它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停留在那里。像雾气也是一样。

“然幻化象马,非无长颈鼻首足异。而智者观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幻化出来的象、牛、马,也有鼻子长、脚长短,但是有智者观察的话,难道一定有象和马的分别吗?智者他知道这些都是一时幻术所显现出来的。魔术,并没有一个象、马站在面前,也没有一个什么…。

这是为我们解释阿弥陀佛的心业功德成就,祂是无分别心。无分别心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个不是。由于没有分别,所以祂的心境更加地广大、更加地圆满,不会被任何一个事、任何一个物把它捆绑起来,这样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显现出诸佛菩萨的慈悲。

浮萍今世四十秋缘起缘灭梦似梦

不遇佛法泪盈海须弥不如身骨高

大悲无问偏指西寿命无量盼子归

感恩弘誓为我切怜我忆我不舍我!!

——录董逋(善源居士)不惑之年生日感言

善源老师续讲

《佛说无量寿经讲话》慧语:

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

感恩我们此生的佛缘

每一次受生未有此生如此的可贵

惭愧感恩不及

身在娑婆他乡心偎无碍光摄

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远通四海皆是兄弟

眼前就是净土惭愧我心梦寐

躺卧佛光中静待花开眼张

感恩莲友们发心有此共同闻法因缘

同行念佛共饮法乳归命弥陀

感恩我们大家自己的佛缘宿善

入一向专修者此世少有

佛赞为希有人妙好人

大家互相敬爱佛缘可贵

我们是鱼法是水

惭愧以保生命为心如此敬法

真是值得敬重

闻法能不忘踊跃大欢喜

先德也说过闻法应如篮子泡在水中

篮子是有孔的只有放在水中

才见满足

蓝子有孔表示我们的心要怎么样

离开了佛法我心千疮百孔

若非摄取不舍的名愿一法

又不知空过一生

莲友表达心情时多从自身实际出发

善导大师说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来常没常流转

机法两种深信应铭于肝

有此闻法方向

弥陀诸佛必不违本誓现前护念

动心动言动嘴

愿此感恩心传佛大悲怀

遮生死苦到极乐岸

无量寿经是佛出世本怀的佛教

文文句句都是佛心

读诵说行时抛搁世间常识聪辩

没有人不会恭敬欢喜受持的

净土法门诸佛成始成终之要法印祖文钞反复提举有缘遇者请勿以常情常识来推理而废失无上大利现世后生转瞬之间以什么心来面对今生后世阿弥陀佛的智慧光灭除了我们心中怎么样也满足不了的人生在严肃的因果实相面前可以透过气来面向无量寿的生命

南无阿弥陀佛

让我再用 一卡力

来唤您的名

遇弥陀悲愿以来身成念佛之身心归极乐故园

生死漫漫兮头出头没烦恼一念未曾离

虽有微善皆无可靠想想背脊凉意

超世弘愿若不生者决定我心大安

究竟不闻穿透十方悲慈

举其名兮众祸成德礼其形兮死王拱手

噫遇无量寿之慈尊

日日时时念念成出生净土之喜悦

又逢化身百亿一形之圣诞更是喜之越喜

又逢今身之尊贵纵往昔梵天之福身亦应礼敬

尊之又尊不觉弥陀何日来迎待莲开宝池却伸宿命智观

愿共诸众生

同生安乐国

安乐国土无诸苦

一切时中常清净

惭愧弥陀发弘誓

声声要教魔网裂

----董逋(善源老师)

喜讯:更多善源居土讲法视频内容等请加:

(正信心念佛)







































白癜风如何治愈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y/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