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二寸之鱼,三朵两朵浮萍
《周礼》云:谷雨一日,萍始生。这里的萍,即浮萍。其实,浮萍早在清明就已萌生,待到谷雨,池塘已被浮萍铺满。谷雨过后,管理池塘的老人撑一小船,拿着网勺,自此岸至彼岸,慢悠悠将它们网至一处。有时,我打塘边经过,很为浮萍鸣不平:何必多此一举,涨满一池,绿意盎然,岂不更好?当然,这是我不食烟火的浪漫臆想。老人边打捞边念叨:长疯了,长疯了,隔个三五日,又要过来打捞。我暗笑,估计还不用三五日呢。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凡有浮萍的地方,绿色的叶都在裂变。一变二,二变四,转眼将水面挤得毫无空隙。挤不下了,干脆堆叠起来。如果水里养鱼,就必须捞走些,否则鱼会缺氧而死。不过数日,刚空出的水面,旋即又被浮萍填满。 面对浮萍,养鱼人终归是又爱又恨的。捞得烦了,只想彻底清除一劳永逸,但又舍不得这一方碧绿天。闲来无事,坐在池边看一看绿,身心都会清凉许多。池里还会引来青蛙,夏夜里听蛙鸣,亦是乐事。想到这种种好,不免又软下心来,老老实实捞浮萍去。 白居易诗云: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只四句,明白如话,却好比一组镜头,摄下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浮萍故意与小娃作对,不许他藏行踪,悄悄在其身后留下一道痕迹。这个场景,仿若旧时,很是亲切。 浮萍生时,新荷正贴水面,点横塘。私以为,浮萍布于荷池最相宜,低处的绿与高处的绿,相互映衬,层层叠叠,荷池便有了层次。长在荷池的浮萍,亦不似他处跋扈,不敢喧宾夺主,仿佛荷的侍女。 传说,柳絮飞入水里,即变浮萍。一开始,这大抵是古人的浪漫想象,结果越传越广,越传越深,竟然弄假成真。“杨花入水,化为浮萍”,文人纷纷“用典”。以至到了清代,李渔仍然信誓旦旦、煞有其事的说:杨入水为萍,为花中第一怪事。这是李渔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信不得的。他还说了,种植合欢,不宜出之庭外,深闺曲房最好。常用男女共浴之水,搁上一宿而浇其根,花朵就会更显芳妍。 合欢又名“马缨花”,作家车前子以此取笑李渔:按照李渔的思路,我们从“马缨”上生发开来,给它架上马鞍套上马车挂上马刀提上马灯钉上马蹄跌,或者给它穿上马褂马裤马靴,又时不时的给它个回马枪,大概也能“则花之芳妍,较常加倍”也。李渔是我喜欢的,车前子亦是我喜欢的,二人皆很可爱,是聪明人,看他二人隔空斗嘴,是很有意思的。 想让书斋案头有点绿意,不妨养一盆萍。备只大碗,盛上清水,再往里扔几朵萍即可。形制古雅的瓷盆当然更好,再在其中放入奇石亦佳。采萍十分容易,公园或郊外的河塘水渠随处可采。 不过,案头水养浮萍有个缺点:爱招蚊子,解决之道是在水中养几尾鱼。鳑鲏、青鳉、麦穗都好。这三种小鱼,是我自小就很熟的。鳑鲏最华丽,银白的身体闪着或蓝或红的辉光,样子很像袖珍的鳊鱼。青鳉已不多见,麦穗倒还易得。带幼崽去舀蝌蚪时,常能顺带网上几尾。偶尔还能网到笨头笨脑的鰕虎鱼,一并带回家养在水里。安顿好它们,心里十分喜悦,仿佛回到幼时。 一寸二寸之鱼,三朵两朵浮萍,自成一小世界。闲时观鱼,犹目见风中华及水中月,不亦快哉。古人观鱼,要求俯观,从上往下看,固然是因旧时没有玻璃缸,但如今有了玻璃缸,我觉得还是俯观最好。看它们三三两两游于浮萍之下,若隐若现,偶尔浮上水面吐个水泡或翻个跟斗,觉得很有野趣。 外子常笑我,尽沉迷这些无用的小事。我反驳,虽无用但美好呀。一个社会应该能够允许无用而美好的东西存在,容忍着一类人去为这样的东西投入时间和精力。很有道理的样子,他便无话可答。哼哼,理工男的口才哪会及文艺女。安顿这些鱼时,我正读《养小录》,这是一本清代菜谱。喜欢它是因“养小”二字,这里的“小”并不全在日常饮食,养的也可以是所有无用而美好的事物。每日相乐,皆当欢喜。 就说养这绿萍白鱼,乐趣并专在看鱼,养了这小东西,不免生出一堆琐事来,要换水,要喂食,不时看其状态,担心它们死掉。早上才起,下班回来,不觉总要在鱼缸前小立一会。立在那儿,或许什么都没有想,更说不上得到什么。但其妙处呢,就如叶圣陶所说:“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 浮萍很有意思,仿佛长了眼睛,总往一处凑,所谓萍聚。打散后,很快又再聚合。浮萍常用来比作漂泊不定的人生,我以为,这是人的一厢情愿。殊不知,浮萍托身清池,往来无束缚,来去有自由,乃无比惬意之事。若无其事的流过去漂过去,不沈不溺,随水东西,其实很美。 当年,王冕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何等潇洒风流。 何晏诗曰:愿为绿蘋草,托身寄清池。做一名漂泊客,确能使人深谙“忘我”之美。既忘了我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又浑忘却姓名、乡园、志业。只空着这颗心,不问过去,不惧未来,与人与物相忘江湖。如简媜说的:耽留在此城中,所遇合的风土人物皆是“初滋味”。娇柔的姑娘,是初相见的美人;壮硕的少年郎,是初相见的汉子。铿锵的土腔,是初耳闻的乡音;缱绻的古谣,则是我的初断肠了。 注: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y/1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会李可验方,你能解决十几种皮肤顽疾
- 下一篇文章: diy吧不需要土壤就能生存的盆栽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