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种养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如:“鸡—猪—蝇蛆—鸡、猪”模式,即是以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制粉,含蛋白质高达63%,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力。

这种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使鸡粪作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与此相似的还有“鸡—鱼、藕”模式:架上养鸡,架下鱼池,池中养鱼、植藕;“水禽—水产—水生饲料”模式:坝内水上养鹅鸭,水下养鱼虾,水中养浮萍,同时,坝上还可养猪鸡;还有“猪—沼—果(林、草、菜、渔)”等模式,都是非常好的循环养殖模式。

今天小七就来讲讲循环种养带来的效益。

“草—牛—沼—菜”循环经济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年5月,村里开始建设蔬菜大棚,通过合作社的形式,郭宝军也加入了蔬菜大棚的种植队伍。原来的几十亩地一部分交给村里种植紫花苜蓿,每年有租金收入,另一部分建设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售卖,经过一年的经营,蔬菜大棚收获颇丰,家里的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几翻,一家人的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到自家的大棚,郭宝军喜上眉梢:“现在我家有7个大棚,每个大棚一季可以收获一万多斤西红柿,每年能种植两季。去年西红柿价格高,从我们这里收购时一斤3.5元,这样算来一个大棚一季收入就有3-4万元。我们的西红柿都是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没有一点化肥,用的全是村里牧场的牛粪、沼气渣和沼气液做肥料,长出来的西红柿颜色鲜艳、汁多味美,销量特别好。”

村民的土地一部分用来种植优质苜蓿草,优质苜蓿草及周边青储有效供给牧场奶牛;奶牛日产牛粪立方米,有效保障沼气发酵设施的正常运转;月产沼渣、沼液分别为立方米和立方米,有效保证设施蔬菜生产和牧草种植所需肥料;沼气生产设备日供气量达立方米,除供大棚日常生产、生活使用外,同时多余气量可供部分村民生活所用。通过这样五个有机循环单元的循环,羊盖板形成了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沼气发酵-蔬菜生产”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村民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循环经济,一改往年“困难”的经济局面,走上了致富的小康之路。

郭宝军在谈到循环经济带来的变化时说:“现在我们的模式和过去单纯种明地确实有明显的变化,过去家里靠种地每年收入就一万多元,而且十分辛苦,用水不方便,交通也不便利。自从去年开始建大棚、走循环经济的模式,我们不用辛苦种地,大棚种植有技术指导,水也直接通到大棚里,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根本不用担心销售,北京、山东等地的订单都直接找上门;平时也都是雇人去做,不用自己操劳。这样的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们的收入增加了,而且村里人通过新农村改造,现在生活好了,吃水、用水方便了,还修了路,居住环境也很好,不亚于城里的高级小区,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

羊盖板村村委会主任卜强强对这一变化深有体会,他说,过去村民都是自己种地,有些家庭有一些散养的奶牛。年村里通过建设牧场,年牧场建成后奶牛集中科学养殖,土地流转种植苜蓿,年5月合作社承包盖蔬菜大棚,到年年底蔬菜大棚投产后,村民通过一个大棚投资元,经营一年就可以收入至少1.5—2万元,村民的收入一下子就有了明显的改善。目前村民的收入模式主体以种植蔬菜收入为主,种植苜蓿草的土地每年每亩地有元的租金,下一步第三产业中,富源牧业将用村民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发放给村民,这样一来现在村民的收入比起以前就是成倍翻番了。

赛罕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喜印在谈到“循环经济”模式时说:“能让一个村子的村民大部分收入每年达到8、9万元,这样的模式在赛罕区乃至全区也是少见的,而且这样的模式也是十分稳定的。这样的支柱产业对于农民来说是增产、增收的‘两条腿’,用‘两条腿’走路,农民当然会更加富裕。现在这里正在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和恒温保鲜库,有了这两样配套设施后,对于羊盖板村以后的蔬菜种植业发展将会更加有利。现在这里就是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的示范区,将来肯定会更好的发挥带动作用。”

最近,因为许多工人都回家秋收,郭宝军家的蔬菜大棚只能自己打理,只有这样的时候郭宝军才感到“有点小忙”。在谈到将来的发展时,郭宝军说:“现在我们村里的沼气能源工程正在进行实验,预计今年10月份后就可以广泛推广,到时候用沼气液做肥料,长出来的蔬菜不容易得病,就更加好了。等到家里孩子毕业了,我想让他们也回来和我一起做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在这样好的循环经济模式下,相信我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改变农民生活面貌、改善农村经济面貌、改良农业发展面貌,未来的羊盖板村在沼气能源工程全面推广成功后,将全面形成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沼气发酵-蔬菜生产”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必将对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致富、科技示范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桑枝种菇循环收益胜养蚕

“别人的桑枝当柴烧,她却用桑枝种蘑菇,种菇收益甚至超过养蚕。”2月12日,在听了四川省高县嘉乐镇干部闵诗涛的介绍后,笔者跟随他一起来到了该镇长丰村刘云芬家的蚕桑基地。

三栋砖墙彩钢棚依山而建,刘云芬正在棚内采摘成熟的蘑菇。刘云芬介绍说,她年种了8万袋菌种,有平菇、小香菇、杏鲍菇、双孢菇等6个品种,每袋菌种可出菇3斤,按市价3元计算,全年产值有72万元,除去每袋4.5元的成本,可获利36万元。

刘云芬家里有桑园15亩,每季可养蚕12张,收益5万多元。刘云芬养蚕一般是从4月到10月,剩下5个月是空闲的。每年桑园冬管都会留下大量的桑枝,当地人都当柴烧,她一直想在这上面做文章。

年,在农科所专家的指点下,刘云芬知道了桑枝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本身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药用价值,加之使用化肥少且不施农药,是培植有机食用菌的绝佳原料。如获至宝的刘云芬立马投入了40多万元,修建了厂房平方米,养蚕和种菇两用的彩钢棚平方米。“去年,我同样养了四季蚕,10月份开始培育菌种,11月出菇,5万袋菌种收入了10多万元。”

桑枝食用菌的菌袋主要以粉碎的桑枝为主料,配以一定比例的玉米、麦麸、石灰等原料。刘云芬算了一笔账:一个菌袋大约6斤,桑枝占90%,按一亩地一吨桑枝计算,大约可以做袋,产值0元左右。

刘云芬说,现在她的种植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最需要的就是发挥品牌效应,获得市场认可。她指着小香菇的菌盖说:“桑枝菌的表面纹理要比锯末更加细腻,营养和生态安全方面都有优势,但市场上还不能区分这些差别,价格只能和其他蘑菇一样。”刘云芬对下一步作了规划:成立桑枝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农户一起发展,形成规模和品牌,争取更高的效益。

如何搭配常用的10种循环种养模式

通过两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循环种养带来的好处。但是如何搭配才能构成一个想“循环”呢?下面小七就来介绍10种常用的立体循环养殖模式:

1鸡—猪

用饲料喂鸡,鸡粪经发酵处理后喂猪,猪粪是农田的上等肥料,一般情况下,每40只肉鸡1年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

2鱼—桑—鸡

池塘养殖鱼,池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用作桑树肥料,蚕蛹和桑叶喂鸡;蚕粪和鸡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实践证明,每公斤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30公斤;桑园内喂30只鸡,年产鸡粪公斤,相当于给桑园施氮肥18公斤、磷肥18公斤。

3鸡—猪—牛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田肥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畜争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了饲料成本,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4鸡—猪—鱼

用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可作农作物的良好肥料,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物链,达到了粮食增产、猪鱼饲料成本下降的目的。以年养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加猪肉公斤左右,用猪粪喂鱼可增加成鱼产量50公斤左右,再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获利1多元。

5牛—鱼

将野草、稻草或牧草经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经发酵后喂鱼,然后再用塘泥作农作物的肥料,通常情况下,2头牛的粪饲喂平方米水面的鱼,年增产成鱼公斤左右。

6牛—羊

利用牛吃高秆牧草,羊吃矮秆草的特点,对有限的草场实行轮流双层次放牧,先放牛,后放羊,大大提高了草场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7牛—蘑菇—蚯蚓—鸡—猪—鱼

利用野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的培养料,用蘑菇收获后的下脚料培育蚯蚓,将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养鱼的塘泥作农田的肥料。

8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

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等方法处理后饲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用来制取沼气或培养食用菌,利用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将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农作物的肥料。

9家畜—蝇蛆—鸡—猪—牛—鱼

用家畜的粪便人工喂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经发酵处理后喂鱼,塘泥是农作物的好肥料。

10羊—猪—鱼

用草饲喂奶山羊,羊奶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养鱼的塘泥作肥料。通常情况下,每只奶山羊每天可产奶二三公斤,可作5头~10头猪的蛋白质饲料。

砸金蛋赢大奖

砸金蛋活动已经正式开启!无需动脑,不用答题,只要动动手指!每天2次抽奖机会,精美礼品等你来拿!点击菜单栏或回复即可参与游戏!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间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y/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