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县委“发掘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大走访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街道、单位部门迅速响应,积极落实,各领域本土人才破蚌而出,绽放光华。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建设美丽家园,为“乡村振兴、富民强县”贡献力量,在前期大走访大调研的基础上,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已经如火如荼拉开序幕。“逊克党建”微平台将陆续推出逊克县“首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侯选人系列事迹,欢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了解我县农村实用人才故事、点赞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精神、监督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工作,为更多更好地激励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美丽新逊克加油助威!

今天,小编为大家刊发的是《不做都市“金银领”愿为家乡放牧人》、《新型职业农民的领跑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

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事迹(五)

不做都市“金银领”

愿为家乡放牧人

——干岔子乡肉牛养殖业人才徐汉升

徐汉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现在大家却都叫他“洋牛娃”,只因为他从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回家养牛那点事儿。

这事儿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徐父徐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勤劳恳干,农村家庭有两个儿子是挺让人犯愁的,家里仅有2垧地,连续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任凭父母怎么省吃俭用,经济也还是很紧,于是,他的父母年开始了家庭型养牛,虽说没有大的收入,但也确实为这个家增加了经济收入,也能够给在外读书的孩子们每月多一些零花钱,就这样,徐家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徐汉升与哥哥相继完成学业,靠的都是家庭养殖的微薄收入。

虽说徐汉升和哥哥不是什么名牌院校毕业,但对于一辈子务农的父母,也是非常欣慰的,他们参加了工作,从此是家庭负担就减轻了。徐汉升的哥哥毕业回村里干起了村医,在村里也算是一个“小红人”,也有着固定的收入。徐汉升被上海的一家公司聘用,在大城市落了脚,这更使徐家父母引以为傲,“老徐家那二小子留上海了,成了白领,那孩子真有出息”。这是乡里乡亲常议论的话题,也成了好多父母教育子女时常说的“别人家孩子”的典型。就这样,徐汉升在人人艳羡的大上海工作和生活了四个春秋,由于他的能力强又敬业,工作业绩被公司的上层领导看好,有着很好的晋升空间,但徐汉升却心事重重——在他的看来自己无论多努力对于这座城市来说也是无根的浮萍,干多少年,也还是个打工的,这固定的收入和上海高昂的房价给他造成的了强烈挫败感,于是他萌发了辞职的念头……

“老徐家那二小子回来了,说是不在上海干了,回家养牛来了,那么好的工作,说不干就不干了,养牛能养出个啥来……”年村民私下里常议论这些让人泄气的话,徐汉升的辞职,村民们都有着太多的不解,更何况他的父母,更是百般的不乐意,因为养牛是一个很辛苦的差事儿,那种艰辛是毋庸置疑的,更何况哪家父母不愿意让自已的孩子生活在光鲜亮丽的城里,在父母的心里,那才真正是有出息。但徐汉升的决心已定,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已经私下说服了在村里当医生的哥哥,哥俩儿形成了统一战线,决定共同创业。

年末,徐汉生和哥哥向亲朋好友借款20万元,注册成立了逊克鑫升养牛专业合作社,并购进了15头肉牛,由于当时的资金限制,东凑西借也只能简单搭建一个简易牛棚。拉草备料,清理粪便,什么脏活儿累活儿徐汉升都和哥哥亲力亲为,看到哥俩每天这么辛苦,对养牛事业的干劲儿并不像一时冲动,徐家父母再也不忍心袖手旁观,于是积极的加入了各种没完没了的劳动,出钱出力为孩子的事业提供强大的亲情动力。有文化的人做事儿就是靠谱,哥俩在养殖中,最注重的是学习,他们深知,想发展养牛,就不能像父辈那样的养法,于是徐汉升先后去了依安、安达、双城等地的养牛合作社去学习养殖管理经验,只要有机会就参加县、乡组织的养牛技术培训,在一次次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逐渐掌握了养牛技术,更增强了利用养牛事业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年,在哥俩用心的经营下,他们的合作社肉牛存栏量达到了50多头,品种也由本地笨牛向西门塔尔新肉牛新品种方向发展,规模的扩大,需要技术的成熟,同时亟待科学化管理,当年徐汉升又投资56万元,修建了圈地围栏、牛舍、消毒池、防疫室等硬件设施,各牛舍都安装了摄像头,在屋里可以随时掌握牛的活动情况,使肉牛养殖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转型。

回首创业的来时路,徐汉升真是苦过累过,苦的是资金的筹措,养牛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的行业,想要做大做强需要强有力的财力支撑,要知道这年头儿向人借钱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多少次面对冷眼和嘲讽,徐汉升也曾想过放弃,但想到已经投入的心血和成本,再坚持一下就可能成功的事业,他还是坚强的挺住了。近年,随着我县扶持养殖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徐汉升的融资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展,用钱的难关总算渡了过去。要说苦只是一种心灵体验,那累就是切切实实的肌肤之痛了,在牛舍建设中,为了能省钱,自已人能干的活都是他与父亲、母亲、哥哥一起干,牛生病、产崽总是让他一夜一夜的与牛共“眠”,累得徐汉升倒在炕上就能睡着,有多少到牛场的人都见到过徐汉升满头大汗,衣衫不整忙里忙外的样子。年他的牛场初具规模,肉牛存栏达到余头,他本人也因懂技术、擅经营,成为全县有名的青年创业典型。

虽然合作社发展平稳,上了轨道,但徐汉升认为现在当地养殖肉牛的品种和繁育方式不能适应今后的发展,于是年初他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经过系统的学习,他对安格斯牛的品种产生了兴趣,但市场上安格斯种牛一头的售价都在10万元以上,远远超出了现在的经济能力范围,于是他以本地纯黑牛为母本,开始了人工授精品种改良工作,经一年的尝试,年10多头母牛顺利产下首批杂交幼崽,年徐汉升扩大了肉牛人工授精繁殖的比例,他说要通过技术的改良,突破本地肉牛粗放养殖、原始繁殖的瓶颈,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需要,也是本地养殖业的长远发展的必然需求,他愿意承担技术失败的风险,作这个敢为人先的人。

品种的更新找到了主攻方向,接下来的销售是产业链中的重点,徐汉升经过几次与外来客商的合作,他深深的意识到只凭自己的养殖规模已经满足不了合作客户的需求,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他决定和村民合作养殖,经过筛选合作社共吸收11户养殖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合作实行统一放牧、统一养殖、统一防疫、统一育肥的管理模式,这种现代化的管理经营合作模式,不仅带动了全村的养牛事业,也辐射了全乡的养殖业发展。目前,全乡拥有大型肉牛养殖场3个,肉牛存栏多头。

徐汉升说他命中注定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家乡不仅有绿水青山,有乡恩亲情的庇佑,更有着“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天地。他愿意做这片天地中的放牧人,在创业的艰辛中感受充实,在沉重的劳动中收获喜悦,这片土地的繁荣富足才是他生命中奔腾不息的主旋律。

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事迹(六)

新型职业农民的领跑者

——奇克镇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姜东华

提起姜东华,在逊克的十里八村可以说是远近闻名,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农民,硬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打出了一片天地,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实现了从农民到乡镇企业家的转变。如今他组建的逊克县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万,1栋平方米办公大楼,1个生产车间,1万平方米仓库,平方米农机库厂棚,并配备了美国进口凯斯大型农机设备等17台套,建有日处理能力吨玉米烘干塔2座以及2万吨仓储库等设施。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集生态种植、试验示范、农田代耕、粮食烘干、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电子营销、循环农业为一体现代科技型农业企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此,姜东华有更深刻的认识。多年来,姜东华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机制,采取以地折资入社的方式,并通过实施“七条承诺”,即:入社农民土地有保底收入;先后入社成员平等,都按投资比例秋后分红;国家补贴盈余资金,平均分配;家庭经济有困难的成员,可将本户入社土地的保底金一次全额付息借回;入社成员享受国家发放的粮食综合补贴;重大决策实行一人一票,不按股权表决;入社自愿、退让自由。通过“七条承诺”实施,免除农民后顾之忧,同时规避了贫困农户因资金不足无法入社的问题,使合作社得了快速规范发展。

为了延伸产业链,扩展经营范围,姜东华带领合作社成员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千方百计为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经过多年的艰难创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越办越好,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又成立了逊克县互助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万元,给合作社注入了新的血液,入社成员由75户发展到户,增加户;土地入社面积由2.2万亩增加到8万亩。年建成石麽面粉加工厂,年生产销售吨,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姜东华坚持走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率先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签订服务协议,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才、技术、信息优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及先进的农机具,承担农业重大项目4项,依托合作社强大的机械能力,与县农机、农技等部门合作,安装了车载终端,实现了农业作业电子化跟踪管理。按照专家指导意见,采用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统一进行机械种植,年,合作社种植按有机标准种植面积2万亩,按绿色标准种植面积3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万亩,建立农业“三减”试验示范基地1个。在农田管理方面,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落实了各项制度措施,有效提高了农田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物联网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将农作物生长期的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信息及时录入到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立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注册绿色大豆食品1个。农机服务范围覆盖县内各乡镇各村的农户,在合作社运作管理和大豆、小麦、玉米生产一条龙服务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年,姜东华牵头与逊克县丰禾等6家合作社,联合成立了黑龙江省强联农机合作社联社,通过采取“五统一”方式,不断提高作物产量,直接带动入社农民增收致富。

姜东华始终认为农业要增产,技术要先行。要帮助带领的老百姓共同富裕,首先要提高社员自身素质,曾多次聘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局专家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培训,确保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合作社科学种田提供可靠依据,为合作社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拓宽大豆销售渠道,降低合作社市场风险,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中优化和集成作用,大力发展“互联网+种植+加工+营销模式”,在网上注册绿色大豆商城,销售自产绿色农产品。与中粮集团合作建立粮食银行,解决农民储存粮食的难题,所种植农产品由中粮集团统一收购。坚持储粮于民,储粮备荒,存粮自愿,取粮自由,为储户保密,按照粮权不变,时间不限,落价保底,涨价顺价的原则。力争建成大豆粮食储备库。年合作社入社每公顷纯利润达12元,年合作社入社每公顷纯利润达元,年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入社农户每公顷获得利益元,年合作社入社每公顷纯利润达元。通过几年来的数据测算,合作社入社农户比自己种地每公顷多收入约多元。

逊克县明星合作社一步步做大、做强取得了丰硕的果实,这其中离不开总经理姜东华这个领跑者和决策人,在他的规范管理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合作社每年纯利润平均在万元左右,年被评为省级规范社,成为逊克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典型。他本人也多次荣获“推广农业新技术标兵”、“农村科普先进个人”、“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y/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