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当户对”的由来

  “门当户对”是封建等级社会“隔代式”择偶的重要原则,系双方家庭为子女选择门第声望、经济基础、家庭背景以及性格品质等条件相当之配偶的度量准则。然这一形容传统择偶标准的常用语最初是由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构件“门档”和“户旦”引申而来。旧时,人们常将门户的造型、装饰与宅第主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凡是有“门档”“户旦”的大门,定有象征宅第主人地位的“高门槛”与之匹配,于是后人常以“门档”“户旦”比喻门第高低,并逐渐演变成男婚女嫁的衡量标准—“门当户对”。

  “门当”和“户对”是古代“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一般官阶、地位、财力越高,“门当”规格越大,“户对”数量越多,雕刻的图案也越为繁复。“门档”同“门当”,原指置于宅门前左右两侧的一对门枕石,具有固定门楼、增强门框稳定性、连接门槛的建筑功用。

以石制的圆形和方形最为常见,一般文官使用圆形,武官使用方形,而地位较低的普通百姓只能用木制门墩或长方形石块代替。人们认为鼓声宽厚洪亮,气势磅礴,有驱魔辟邪的作用,所以用石鼓作为“门当”用来镇宅辟邪。因而“门当”也被称为“抱鼓石”。如今“门当”在赣南地区的一些宗祠、寺院、府第、宅第等大门前常可见到,如赣州灶儿巷董府等。“户旦”即传统建筑中的门簪,是指门楣的两边或者门楣上的木雕或砖雕,“户旦”式样繁多,主要有圆柱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形状。

门簪垂直于门楣,都是以双数出现,可以是一对、两对、四对等,因此称为“户对”。“户对”的数量代表着家族的身份地位以及经济条件等。赣南地区的一些寺院、宫庙、宗祠、府第至今仍保留有“户对”,如赣州白鹭古镇内的福神庙等。另外,“户对”的短圆柱状有着特殊的寓意,表达古代人生殖崇拜以及对香火传承的美好愿望,象征着人丁兴旺。因此,“门当”“户对”总是并列称呼,象征着家族的地位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有着祈福、吉祥、辟邪的寓意。

  (二)体现伦理观念   “宅以门户为冠带”,受礼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从周代起便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来规范其规模和形制,仅住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级地位,故有“门户之别”。中国传统建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礼制思想,体现了宗族和伦理观念,既规定了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约束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思想情操的规范。赣南客家传统建筑门饰的装饰内容都反映了古代崇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形态。

  门饰艺术是通过装饰图案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中国传统建筑中有很多具有强烈教化劝誡功能的装饰。赣南客家传统建筑的门饰艺术是“伦理观念”的表现形式,其建筑门饰十分考究,题材广泛,内蕴深远。赣南客家传统建筑门饰中的吉祥图案、神话故事、民俗故事等,都通过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达到激励后人、教化世人的作用。

赣南传统建筑门饰中“门当户对”从装饰图案纹样来体现伦理观念,用寓意象征的手法,借助一些动物或者植物的特征进行延伸,成为情感化、伦理化的象征。例如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莲花浮萍象征高洁淡泊,牡丹芙蓉象征荣华富贵。赣南客家门饰是随着伦理观念的变化发展而演变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家门饰的自由创造。

  客家门饰作为客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物质和精神内涵,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赣南客家传统门饰“门当户对”,以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运用图案纹饰表达出客家人吃苦耐劳、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客家精神,从门饰的图案、纹样以及构图形式体现客家传统建筑的审美艺术特征。“门当户对”承载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还关联着古代文化的思维传统,有着重要的实用和审美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借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z/1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