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品味古诗里的童趣
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点蓝色字 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寥寥四句大白话,描绘出一个活泼淘气的孩童驾着小艇偷采白莲,穿过浮萍留下一路水痕的情景。孩子的天真烂漫形象,栩栩如生,跃然诗中,极富韵味,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吕岩《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绿草如茵的原野,晚风轻拂,笛声悠扬。黄昏晚归的牧童吃过饭,蓑衣未脱,就在月光下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动、有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七绝写的小儿垂钓别有情趣。稚气小儿水边学垂钓,野草掩身。路人问话,不敢回应,生怕惊动鱼儿。没有刻意的雕饰、平淡浅易的叙述,自然纯真、形神兼备、童趣盎然。 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乡村春日,有船进湾,小童以为是客来,急忙跑回家打开柴门迎客。诗人捕捉住一刹那间极富童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诗人韦庄写给爱女的诗《与小女》:“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刚听懂话就咿呀学话的女儿,爱玩小车不肯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整晚哭闹。此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美、爱哭闹的特点,截取生活琐事,小女孩富于个性的形象生动鲜明,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微醉的诗人走近村舍茅檐,听到一对白发老夫妻,正用吴语聊天。大儿豆地锄草,二儿编织鸡笼。最可爱的调皮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作者描绘了乡村寻常人家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杨万里诗《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诗人乘舟路过安仁,看见渔船上两小童,收篙停桨却撑着伞,仔细一看,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吹伞让船前进啊!另一首《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小童晨起,从铜盆里取冰,穿上彩线当锣敲,声音像乐器般穿越树林,忽然发出玻璃碎裂声散落一地。都是描写儿童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其赞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诗人的童心不泯。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用清新的笔调,细腻地描写农人夏日劳作的场景。乡村男女各司其事,白日耕作,夜晚搓麻,孩童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体现农村儿童的淳朴、勤劳的品质,读来生动感人、意味深长。 在唐宋诗词的海洋里,撷取几朵童真童趣的浪花,展现古代儿童在田野里、水塘边、庭院间,调皮追逐、游戏玩耍、辛勤劳动的生活画面,他们亲近自然、热爱劳动、快乐热情,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自在地成长。 (摘自黄石日报,作者不详。文中字图出于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z/6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单元基础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