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5.html

小百科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0°时,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谷雨时节的降水量,既多于之前的清明,也多于其后的立夏,不负“雨生百谷”之名。谷雨有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南方有谷雨摘茶的习俗。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滋味鲜活,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繁衍很快。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在山西、陕西一带,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希望能驱凶纳吉。

谷雨祭海祈福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谷雨时节中国长江以北沿海地区桃花盛开,春汛水暖,百鱼上岸,休息了一冬,渔民开始整网打渔。为了预祝丰收,最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在谷雨这天,人们虔诚地向海神献祭,并举行盛大仪式,成为渔家狂欢节。

旧时有“走谷雨”的习俗。谷雨这天,姑娘媳妇三五成群外出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走谷雨驱百病,谷雨正是出游好时节,人们趁着春光尚好,踏青游玩,亲近自然。

谷雨:留春肯住欲如何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鸟弄桐花,雨翻浮萍,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在民间传说中,谷雨的由来还与仓颉有关。据《淮南子》记载:轩辕黄帝时,仓颉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史官,最初以结绳记事,后来他受到猎人打猎时依据野兽的足迹判断行踪的启示,创造出了文字。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

当时天下正遭受灾荒,仓颉造字感动了上天,就下了一场特殊的“雨”,落下数不清的谷米粮食,以慰劳圣功,后人就把这一天叫做“谷雨”。相传,他去世后被安葬在家乡,每逢谷雨,当地会举行拜仓颉的庙会等活动以示纪念。

“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水稻插秧好火候,种瓜点豆种地蛋。”在农谚中,此时布谷鸟的叫声清亮,池塘漂着朵朵浮萍,田间地头的人正忙着播种移苗、栽瓜点豆。东风莫扫榆钱去,为买残春更少留。春天的好时光怕留不住啊,要抓紧!

谷雨的雨泽丰沛。雨生百谷,滋养万物,也滋养人心。

山林中的朽木都被这暖风舒活,角落里的花草被这雨露疗愈,吸收、生长、给予,生命如涟漪,荡起快乐的波纹。相信你也会被这些亮闪闪的、朝气蓬勃的事物感动,在这春夏即将翻页的日子,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就像草木对光阴的深情。

谢中上人寄茶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谷雨茶香。对于资深茶客来说,明前茶鲜嫩有余,香气滋味不足,雨前茶更好。明代许次纾说,采茶“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中晚唐时期,除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茶宴,文人茶宴、民间茶社蔚然成风,喝茶渐成“国饮”。不管南方北方,城市乡村,上自皇室权贵,下到贩夫走卒,无不饮茶。饮茶、咏茶、以茶会友遂成雅事,茶诗、茶画、茶书大量涌现,《茶经》问世后,更是风行一时,也让陆羽成了晚唐时期的“超级网红”。

齐己是晚唐著名诗僧,与当时名士结为方外诗友,时相唱和,品茶论道,自是常事。谷雨到来前,山川由凝重的黛色转为青色,半坡芳茗露华鲜,采茶的人正在忙碌。茶叶细嫩,采摘不易,装茶的竹笼都还没满呢,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诗人为谷雨茶之香倾倒,新茶一到,他先请邻里的客人来品茗。煮上落花的泉水,这茶也应该带着花香吧。

暮春的黄昏,台阶下的芍药已经睡着了,散发着灵魂的香气,让人想起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也许有一个约会,至今尚未如期。那个不远千里寄来新茶的朋友,想必也有一年时间没相见了。

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杨万里

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它。

落尽千花飞无絮,留春肯住欲如何?

谷雨之美,美在春阳盛极,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美景如斯。

这么好的春光就要逝去了,又一个春天离我们而去。古人惜春,于是谷雨时节,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作“送春诗”告别春天。惜春,惜的其实是这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光阴啊!今年花谢复明年,只使看花人易老。所以,杜甫有“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之叹,欧阳修有“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怅惘,失去江山的李后主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之憾,《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有“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之伤感。

杨万里的“送春诗”有一种豁达之处。只剩下三天就进入四月了,那同样是好日子啊,天气清明和暖。既然留不住春,就让它去吧,不要恨它。春去夏犹清,季节各有各的好,何必要留春!春天绚丽的花已经开过,柳絮也不再随风飞舞,就算春天肯留下又能如何呢?那毕竟不是春天的景色了。

真正的告别,是孤而不寂,哀而不伤。人生本就是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享受当下的每一刻,相逢是要珍惜;欣然接受生命的每一种赐予,离别时莫嫉恨。元代宋无的那首《春归》也写得好:“报道春归去,忙来看落红。岂知春不去,还在绿阴中。”

在这暮春的季节里,与其伤感留春不住,不如互相祝福:“愿春长在人长健,何惜与春归去来。”也让我们怀着同样欣喜的心情,进入美好的夏天。

(图片设计:西米)

(除西米设计海报外,其余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精彩回顾

节气|清明:风乎舞雩咏而归

节气

春分:且待春和款款行

制作:天明图片设计:西米二审:邢多多三审:宦菁陈全忠

感谢你的遇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z/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