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八种习性,看懂就会钓鱼
鱼类是适应性非常强的生物,只要有足够的氧气、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食物,鱼类都能生存,它们同时也会根据环境来改变自己的一些固有习性;如改变自己的食性等,故钓鱼谚语有言‘一方水养一方鱼、一方鱼吃一方食’。 钓友们在掌握了鱼的基本习性后,一定要灵活应用,更要记住鱼的适应性这一点;故钓友外出垂钓时,首先要弄清当地的水清、鱼情而对症施钓。以下分享鱼类的八类习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01 趁氧性 氧气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水中溶解氧高的地方鱼儿趋之若骛,鱼类的其他一些衍生特性如逆水性、逐波性就是趁氧性的具体表现,趋氧习性乃鱼类最重要的习性; 自然水体含氧量一般平均8-12mg/L,鱼类生存一般要求溶氧度≥5mg/L以上;当其降至不足1mg/L时,就会引起多数鱼类停止摄食、‘浮头’、甚至死亡; 水体中溶解氧较高的地方有流水处、浅滩、水草边等,雷阵雨后、下雨天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也较高,故有谚语云:‘下雨天、好钓鱼’,‘雷阵雨后、钓鱼丰收’; 对于那些长期投放饲料、化肥、鸡屎等富营养型的养殖鱼塘,正常时、其溶解氧较低而鱼的胃口不佳,在下雨天或下过中(大)雨后的前几天去垂钓, 由于水中溶解氧急剧增加、鱼儿特别活跃,因而钓获一般会较好。外出钓鱼应避开低气压天气,此时天气闷热、湿度大、几乎无风,钓获一般会不理想; 在低气压天气进行垂钓时,应该以钓浅水、钓浮为主。 各种鱼类的耐缺氧能力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底层鱼类耐缺氧能力较强,上层鱼类耐缺氧能力较弱,如鲶鱼、鲫鱼等离水几个小时可以存活,各种鲹类、花白鲢等离水一会儿就会死; 有的钓友在带渔获回家时、喜欢把鱼护里面装上水,钓友们一定要切记:其水位一定要足够高,以便让鱼头能一直能淹在水里面; 如果水位不够高,鱼头一会在空气中、一会在水中,这反而会加剧鱼的快速死亡; 如果在寒冷的冬季,即使一点水不要、鲫鱼也会存活几个小时以上; 用湿纸片把鲤鱼的眼睛遮住、同时用湿毛巾盖住鱼鳃,这样在无水的情况下,鲤鱼也能存活几个小时; 02 适温性 鱼是变温性生物,其体表温度几乎与水温接近、并且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故鱼类对水温及水温的变化极其敏感; 鱼类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5~25℃。如水温合适,鱼类就非常活跃,到处游动觅食、且食欲极其旺盛;如果水温偏低,鱼的活动减少、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冬眠现象, 罗非鱼在水温低于8℃时、会开始死亡;如水温偏高,鱼会游向水温合适的低温区域或减少活动、进食; 但其中的例外是草鱼,草鱼在32℃以上的高温下、反而吃草更疯狂; 鱼类对水温的急剧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在此期间、鱼类的活动和食欲不会旺盛,出钓收获往往较差; 钓友出钓时在钓位的选择上就必须要了解鱼的这种习性; 冬季~初春时节,以钓深为主,中午可钓浅水; 盛夏~中秋时节,早上、傍晚钓浅水,上午9点后~下午4点前钓深水或遮阴处,中午最好休息; 仲春~初夏、中秋~初冬时节是钓鱼的黄金季节,随处可钓,在寒冷的季节、选择向阳面的钓位,在天热的季节、选择背阴面的钓位。 钓鱼谚语‘一日三迁、早晚钓边’,‘神仙难钓午时鱼’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03 癖食性 鱼类的食性可以分为素食性、荤食性、杂食性三类,素食性鱼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水草、藻类、浮萍等, 荤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小鱼虾、昆虫、水底硬壳生物等,杂食性鱼类对植物性、动物性食物皆感兴趣; 鲫鱼:杂食性鱼类,冬季~初春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盛夏季节更爱素食,肥水鱼塘用素饵、瘦水鱼塘用荤饵; 鲤鱼:杂食性鱼类,爱吃水底硬壳生物,对甜味食物特别喜好,冬季~初春对动物性饵料感兴趣、线虫是其最爱;其吃食有用嘴拱泥的习惯; 草鱼:杂食性鱼类,对水草情有独钟,对荤食性饵料如蚯蚓也感兴趣; 鳊鱼:杂食性鱼类,以素食性食物为主,对蚯蚓、小虾也感兴趣 翘壳:杂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偏爱活食,对植物性饵料也感兴趣; 花鲢、白鲢:素食性鱼类,以水藻、浮游生物为主,采用滤食性方式进食,对酸臭味感兴趣; 鲶鱼、乌鱼、桂鱼及鲈鱼:动物性鱼类,对小鱼吓、泥鳅感兴趣,喜好活食; 鱼类在产卵时节的食欲不会太旺盛,这期间的鱼比较难钓,尤其是鲤鱼、在产卵期间几乎不会进食; 乌鱼为攻击性极强的荤食性鱼类、有极强的护崽特性,其产卵期在6月,钓友可以根据这种习性往往能钓上一对雌雄乌鱼。 04 层居性与群居性 在适宜的水温下,不同种类的鱼在水体中的有比较喜爱的活动区域,鱼的活动区域也会迁徙和改变; 底层鱼类:主要生活在水体下层,具有较强的避光性;代表鱼类有鲫鱼、鲤鱼、鲶鱼等; 中层鱼类: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代表鱼类有草鱼、鳊鱼、翘壳等; 上层鱼类: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代表鱼类有各种鲹类及花白鲢等。 大部分素食性为主的鱼类如鲫鱼、鳊鱼和体型较小的各种鲹类,比较喜欢群居, 冬季时,鲤鱼也喜欢聚群而居; 一般来说一个鲫鱼、鳊鱼窝子‘发’了,往往会钓上多条个体相近的鱼; 05 逆水性与逐波性 流动的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高、新鲜饵料丰富,鱼类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逆水的习性; 由于水波增大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含氧量高、同时风浪让水中的浮游生物及其它食物处于下风口,这也让鱼形成了逐波的习性。 钓鱼谚语‘顺风的旗、顶水的鱼’、‘无风不钓鱼、有风好钓鱼’、‘风动水动、水动鱼动’、‘钓鱼面对风、钓竿弯弯动’、‘进水口、鱼上走’等就是根据鱼的这种习性总结出来的。 06 喜草性 各种水草、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鱼类在这里具有丰富的食物资源;植物的光和作用也使该区域含氧量高; 草丛中更是躲避天敌的最有效场所;鲫鱼、鲤鱼等的鱼卵有粘性,必须附着于水草上才能繁衍、否则会沉底窒息腐烂; 故鱼类天生具有喜草的习性。‘钓鱼不钓草、等于是瞎跑’,钓鱼应尽量选择水草边或倒伏于水中的树枝旁,但钓友要注意的是抛竿要求准确、钓到大鱼后要有较高的遛鱼技巧。 07 喜静性 鱼类的视觉能力相对退化,但其听觉却相当发达,对水体的轻微震动、声响相当敏感,尤其是对一些突如其来、生疏的高强度声响极其敏感,听到后会迅速转移、远离声源, 故鱼类具有非常明显的喜静性;当然由于鱼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们对某些自然声响——如瀑布声、风浪声、流水声、淘米洗菜声、昆虫落水声等非但不惧怕,反而很喜欢; 若是高密度精养池塘,抛撒颗粒饲料的声音甚至会使鱼儿争相聚集,这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 大部分鱼类都具有喜静性,但唯一例外是各种鲹类、反而是哪里有水响就奔向哪里去,喜欢刷鲹的钓友应当了解鲹类的这个特点。 08 洄游性 淡水鱼类的洄游性并不明显,对垂钓活动影响也不大,钓友们应当知道的是:草鱼、花白鲢的卵无粘性,它们的卵必须在流水中、借助于流水的冲动,在水中呈半漂浮状态自然孵化; 在静水中,鱼卵会沉入水底窒息腐烂。一般池塘、小湖库养殖的草鱼、花白鲢基本上不能自然繁衍。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jz/1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初谁播相思种步韵鹧鸪天缘分天空云
- 下一篇文章: 庭院深深深几许,景区里小桥流水的30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