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语人66

陈江河生而被弃。

他被陈家村敲糖帮的陈金水,在冰天雪地的茅草堆边拾到,才不至于被冻饿而死。

咋个年代,养活一家老小都困难,面对襁褓里,这张嗷嗷待哺的嘴,村民们都劝陈金水别感情用事,给自己添累赘。

有了一女,生活艰难的陈金水,面对这个柔弱的小生命,慈悲的他还是决定把这个弃婴养大,他嘱咐村民们,以后只要陈家村有一户开火,就有这孩子一口吃的,他是在鸡毛换糖的路上捡到这个男婴的,索性给他取名“鸡毛”。

从此,鸡毛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在淳朴的民风,和善良村民的爱护下长大。

陈金水看鸡毛机灵聪明,一点就透,孺子可教,疼爱不已,决定认他当上门女婿,把祖辈传下来的鸡毛换糖的精髓传授给他,并把拨浪鼓给了他,取名“陈江河”。

这个大气的名字寄予陈金水的厚望,本来无名无姓,不知来处的弃婴鸡毛,在这个人世间,有名有姓也有家了。

鸡毛最贱,可凭借它,在最艰难的岁月,让陈家村的祖祖辈辈走街串巷,以鸡毛换糖得以生存下来;鸡毛最轻,可借助一阵风,他就能飞上天,陈江河这个弃婴,命很轻很贱,一如鸡毛,可陈金水做梦都想不到,他捡到的这个孩子,后来会弄出那么大的动静。

陈江河成为纵火犯,小小年纪被迫背井离乡,再次漂泊无依

陈家村一贫如洗,村民不能眼瞅着一家老小饿死,被逼无奈的村民,偷摸用祖辈遗传下来的熬糖手艺熬糖,然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着破铜烂铁,鸡毛鸭毛代换,以物换物赚取差价,买柴米油盐,养活一家老小。

但在那个年代,这是投机倒把,是被严厉打击的。就像现在,城管对满大街的小商贩驱逐追赶,围追堵截一样,当时这样鸡毛换糖的营生,被视为走资派,不允许存在,村民们不能光明正大的做生意,只能偷偷摸摸,和上面斗智斗勇,可还是栽了跟头。

这不,陈金水带领村民鸡毛换糖被抓,关在仓库里,八九岁的陈江河机智勇敢,他想起陈金水教给他的围魏救赵的典故,灵活运用了起来。

他把炮竹扔进看守的办公室,想把村民们救出来,没想到引起了火灾,上面下来追查纵火犯,陈金水一边把陈江河藏匿起来,嘱咐村民保护他,不能把他供出来,一边杀了头猪,好吃好喝招待办案人员。

这时候的陈江河,又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勇气,主动现身,敢做敢当,承认火是自己放的,和村民们无关。

惹是生非的年纪,一般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哭爹喊娘了,可陈江河不但有勇有谋,还有担当,他不愿村民们因为自己被办案人员刁难,好吃好喝的招待,还要点头哈腰的献媚,自己送上门承认自己是纵火犯。

以小看大,他小小年纪,表现出来的过人之处,为他以后的大有作为埋下伏笔,他注定历经坎坷,功成身就。

村里的小孩,半夜趁看守人员熟睡之机,帮陈江河解开绳子,陈江河把招待办案人员没吃完的猪肉分解,挂在村里每家每户门外,算是报答村民的养育之恩,然后留下一张字条,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里,他的身上,只带走了金水叔留给他的拨浪鼓,那是他的念想,拨浪鼓声声,敲打着他的思乡之情:

“金水叔:我不能连累大伙,当年我的命是你们救的,我一辈子也还不完,鸡毛会回来的。”

寥寥几语,说不尽陈江河的有情有义,字里行间藏不住一个孩子的无奈和心酸,弃婴陈江河,他在父老乡亲为他圈起的臂弯里长大,浮萍般漂泊的生命,有了停靠的港湾,为了救被关押的乡亲们,过失成了纵火犯,为了不连累大伙,他半夜出逃,小小年纪,颠沛流离,遍尝人间凄苦,开启了他的传奇一生。

可他万万没想到,他这么做,并没有让陈金水免于刑罚,他以投机倒把罪,被戴上手铐收监,虽然他是个好人,带领大伙讨生计,可还是为此付出代价。

火车上,陈江河邂逅一辈子只活三个字—陈江河的骆玉珠

陈江河像个盲流一样,有家不能回,四处流浪,三餐不继,磕磕绊绊长成了大小伙子。

这天,躲在火车硬卧下逃票的陈江河,饿得头晕眼花,有气无力,突然,不知道谁掉下来了一个窝窝头,他两眼放光,饿虎扑食一般,伸手去抓,却被另外一只手抢先一步,两个人,四只手纠缠在一起,他们谁都没想到,这一纠缠就是一生。

跟他抢窝窝头的,是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小伙子”,车到站了,两人还是争抢不休,一番撕扯,陈江河落了下风,窝头被小伙子抢走,溜之大吉。

饿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有口吃的可以果腹,却被截胡,陈江河哪肯罢休,他沿着铁轨,踉跄着追着小伙子不放,一直追到小伙子桥洞下的栖身之地。

原来,对方也是个和自己一样,无家可归的可怜之人,不打不相识,他们自报家门,小伙子说自己姓骆,母亲教给了他熬糖手艺,他提议,他在家熬糖,陈江河挑担子出去鸡毛换糖,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搭伙过日子。

也没处可去,有个落脚点,总比四处漂泊风餐露宿要好,所以,他们一个熬糖,一个走街串巷换鸡毛,每次陈江河挑着担子回来,骆姓小伙子都在路上等他回家,两人相视一笑,相依为命的感觉油然而生。

知道骆姓小伙子原来是个女儿身,是在他们被“红袖章”追赶逃窜的过程中,陈江河背着跑不动的她,藏匿在角落里,突然感觉背后有两坨肉,他才大惊失色,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半夜说冷,直往自己怀里扎,大腿随意往他身上搭,他毫不避讳的在她面前撒尿的人,竟然是个如假包换的姑娘。

陈江河无地自容,满腹委屈,大姑娘一样啜泣起来,被欺骗被愚弄的滋味不好受。

而这个自称叫骆玉珠的姑娘,说她家离陈家村百十里路,十岁丧母,父亲再娶,继母生下弟弟后,视她为眼中钉,以给她找婆家的名义,把她卖给了人贩子,骆玉珠趁人贩子不备逃跑,在人贩子的四处寻找中,仓皇度日。

她没否定自己是姑娘,要怪就怪陈江河没看清楚,她走近陈江河,告诉他,自己长头发的时候,是个挺漂亮的姑娘,她眼里的脉脉深情,流露出对他的爱慕和依赖,日久生情,同病相怜,已经让她对陈江河产生了好感和感情,而陈江河在得知骆玉珠真实性别后,那种兄弟情,自然而然的转化成男女之情,只是后知后觉的他没发现而已。

他们用鸡毛换糖攒下的积蓄,租了间民房,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骆玉珠,在母亲离世后,第一次有了能遮风挡雨的家,如果说之前,她对陈江河是依赖多于感情,那么现在,她对他的感情在心里翻江倒海,与日俱增,她芳心暗许,希望这个家的男主人是陈江河,他们甘苦与共,白头偕老,一起面对未知又莫测的未来。

当骆玉珠发现陈江河没在屋子里,她心惊肉跳,以为陈江河抛下自己不辞而别,她被早逝的母亲抛弃,承受了生离死别,又被生父和继母抛弃,无家可归,她四处游走,把头发剪短,和陈江河抢食,故作强悍,流里流气,不过是掩盖自己柔弱的内心,假装强大,让自己看起来不好欺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最落魄艰难的日子,陈江河像一束光,撕破骆玉珠的黑暗,让她有了依靠和希望,如果这束光从她生活里消失,她又将再次坠入黑暗,惶恐不安。

好在,陈江河就是出去拿了根木棍,骆玉珠失而复得般的激动,她泪湿眼眶,捶打着陈江河,告诉他以后出去的话,告诉自己一声,她自己待在屋子里害怕。

江河落玉珠,玉珠沉江河,缘分就是冥冥中注定的,可骆玉珠不知道的是,她耳提面命地让陈江河出去的时候告诉她一声,陈江河还是在她沉睡时,留下如影随形的拨浪鼓给她做伴,不辞而别,踪迹全无。

电视剧里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陈江河看着熟睡的骆玉珠,流了鼻血,这说明眼前的这个姑娘,激起了陈江河的作为男人得原始欲望和本能,青春期欲望澎湃,他把持不住。

是“兄弟”时,他还能和骆玉珠同进同出,相安无事,可身份揭开,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朝夕相处,他不知如何面对,而且,还有个重要原因,此时的陈江河身背纵火犯罪名,还在被通缉之中,他不想连累这个好姑娘,再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他骨子里的不安分蠢蠢欲动,他必须出去闯荡,大展拳脚,当把一切都给骆玉珠安排妥当,他留下的那个拨浪鼓,又像多年前,陈家村的那个黑夜一样消失了,拨浪鼓表明,他已经把骆玉珠视作家人,人走心在,从此牵肠挂肚,千丝万缕。

火车上,陈江河巧遇贵人,为他迷茫的人生指点迷津

陈江河走后,骆玉珠拿着他留下的拨浪鼓,找到了陈家村。

而此时,陈金水已经是陈家村的村支书,吃一堑长一智,因为鸡毛换糖,不但吃了牢狱之苦,而且陈江河下落不明,生死未卜,陈金水已经向现实妥协了,为了保陈家村百姓平安,他反对村民再从事鸡毛换糖的营生,只要有口饭吃,就得熬着,敲糖帮解散,谁都不许再出去了,为了表明决心,他点火烧了熬糖的家什,扁担挑子,多少年来,这一方水土,祖师爷留下的规矩,就这样毁于一旦。

就在陈金水四方打听陈江河下落时,听到了街上拨浪鼓声声,村里的拨浪鼓都被自己烧了,哪来的声音?他闻声赶来,发现骆玉珠手持拨浪鼓,拿着一块糖做诱饵,问围观孩子陈江河的下落。

走南闯北,阅人无数的陈金水可没陈江河反应那么迟钝,他一看就看出这个剪着短发,说话恶声恶气,却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就是和大姑娘,而且还和陈江河有渊源,他欣喜于陈江河有了消息,并安然无恙,但把陈江河当上门女婿看得陈金水,内心里对骆玉珠的排斥无以言表,他抢下拨浪鼓准备用脚踩碎。

拨浪鼓在骆玉珠心里,不是一个普通物件,它是陈江河的化身,寄托了自己对他的思念,她决不允许任何人毁了它,她杏目圆睁,把刀抵在自己脖颈处,以死抗争,呵斥陈金水如果他敢毁了拨浪鼓,她就死在陈家村。

陈金水被骆玉珠震慑到了,把脚从拨浪鼓上抬了起来,可他们谁都没料到,就在他们为了一只拨浪鼓,斗得你死我活之时,千里之外,开往北京的火车上,陈江河正在贼眉鼠眼的和乘客兜售鸡蛋红糖,游刃有余的躲避乘务员查票,熟练程度一看就是老油条了。

这时,一身书卷气模样,叫邱英杰的男子,问他红糖怎么卖?他说五分钱一块,或者拿东西换也行。

陈江河看中了男子手里的钢笔,以物换物,两人攀谈起来,一聊才知道是义乌老乡,男子问他知不知道自己干的是投机倒把,是会被抓的?

陈江河不以为然地说,自己小名叫鸡毛,命贱,活命最要紧,他不怕被抓。自己不但有糖,还有鸡蛋,鸡蛋是自己从乡下鸡毛换糖换来的,赚个中间差价。

邱英杰佩服陈江河还懂经济学,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可列车员来查票,逃票的陈江河赶紧溜了。

在德州车站下车透口气的邱英杰,和陈江河又不期而遇,两人又攀谈起来,邱英杰告诉陈江河,前几年恢复高考,他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去上学,陈江河对邱英杰肃然起敬,而邱英杰觉得他学的都是纸上谈兵,而面前这个鸡毛同志活学活用经济学才厉害,而且上下车如囊中取物。

这两个相互欣赏的人,越聊越投机,邱英杰问了陈江河的名字,陈江河问邱英杰什么叫经济学?

邱英杰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陈江河,刚才在车上,为何不跟他要钱,反而要了他手里的钢笔?

陈江河狡黠地说,钢笔在他们地方少见,所以能换的东西更多。

邱英杰笑了说:

“这就是经济学,就比如义乌的敲糖帮,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百宝盒,装着几十样用来交换的商品,以物换物,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要求每两种商品之间,都要存在一个交换比,就比如马克思讲过…”

话没说完,发车哨吹响,邱英杰赶紧上车,说有缘分的话再讲给陈江河听。

就为了想听马克思讲了什么,东西卖完,本该离开的陈江河紧随其后又上了车,坐在了邱英杰的对面。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陈江河的又一个品质,陈金水是把他带入行业的领路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走南闯北,以物换物的过程中,不断摸索自悟,吃亏占便宜循环往复,在摸爬滚打中成长,而邱英杰胸有点墨让他醍醐灌顶,唤醒了他求知的渴望,他敏感的意识到,这个人会让他耳目一新,更让一个新台阶。

果不其然,邱英杰为陈江河讲了他一知半解地交换比的意思,一个对知识如饥似渴,一个对知音钦佩不已,车到北京站了,他们还聊的不亦乐乎,当得知陈江河一直在浙江一带转悠,干一天鸡毛换糖是一天对前途一片迷茫,临分别时,邱英杰告诉陈江河:

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只有借着太平洋的风,大西洋的风,鸡毛才能飞上天。

仅这一句话,让陈江河振聋发聩,茅塞顿开,为他指明了方向,开阔了他的思维和眼界,让他不再满足小打小闹,激发了他的雄心壮志,从此闯关东,下海南,大上海,大西北,东奔西走,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国,开启了传奇人生。

陈江河和邱英杰临别留下通信地址,并立下约定:三年之后义乌见!

写在最后:

陈江河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出生被弃没被冻死,小小年纪出逃,没被饿死,他在踉踉跄跄,磕磕绊绊中长大,练就一身本领,展现了生命里的顽强,他深谙进四舍六的道理:挣一百,把六十留给朋友,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才能保证一直挣到那四十,这叫合作共赢;他懂得开四门的道理,每到一个地方,把四面八方的关系都捋顺,知道谁家有什么,缺什么,谁家东西便宜谁家贵,用便宜换贵的才能挣到钱,这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俗话说遇到贵人先立业,遇到良人先成家,在他人生伊始,贵人和良人都被他遇到了,他的人生注定光彩照人,光芒四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jz/1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