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网络

编辑树田

自然驳岸的植物群落具有涵蓄水分、净化空气的作用,可在植物覆盖区形成小气候,改善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丰水期,水体中的水向驳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内涝;枯水期,地下水通过驳岸反渗入水体,起着补枯和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驳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自然护坡使得水体形成沼泽、急流和浅滩等丰富多样的生境。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浅滩植物,为鱼类的产卵创造条件,为鸟类、两栖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证生物的多样性,驳岸上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是陆上昆虫、鸟类的觅食、繁衍的乐土,而且进人水中的植物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土壤中生长着大量的水生、湿生植物,它们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条件,使水中富含氧气。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增强了河涌的自我修复能力与自我净化能力。

1、水生植物驳岸

适用在湖面较开阔的区域和水系坡度比较缓的区域。优点是栖生物丰富,景观自然,保持水陆生态结构和生态边际效应,生态功能健全稳定坡度自然舒缓,在土壤自然安息角范围内,水位落差小,水流平缓。

驳岸边生长的水生植物可大量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植被繁茂的根系还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由此形成的生物膜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体进行初级净化。另外,凹凸不平的驳岸自然形成的鱼道、鱼巢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促进水体净化。

在驳岸生态设计时,一般选用的植物类型有漂浮植物、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挺水草本植物类型、沉水植物类型以及其它类型的植物。不同类型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在生态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这些植物的特性和功能,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湿地驳岸。

漂浮植物中常用的有水葫芦、大薸、水芹菜、李氏禾、浮萍、水蕹菜、豆瓣菜等。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根系发达;

(2)生物量大,生长迅速;

(3)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如冬季休眠或死亡的水葫芦、大薸、水蕹菜,夏季休眠的水芹菜、豆瓣菜等。生长的旺盛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10月或9月次年5月;

(4)生育周期短,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需求量最高。

在植物配置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特性,如利用漂浮植物季节性休眠特性,在冬季低温时配置水芹菜而夏季高温时则配置水葫芦、大薸等适宜高温生长的植物,以避免因植物品种选择搭配单一而出现季节性的功能失调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这类植物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特性,在进行植物配置可作为N去除的优势植物而加以利用,从而提高湿地对N的去除效果。

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类植物主要包括睡莲、荷花、马蹄莲、慈姑、荸荠、芋、泽泻、菱角、薏米、芡实等。它们或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或块根,或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果实,多为季节性休眠植物类型,一般是冬季枯萎春季萌发,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4~9月。它们耐淤能力较好,适宜生长在淤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适宜生长环境的水深一般为40~cm左右;具有发达的地下块根或块茎,其根茎的形成对磷元素的需求较多;种子果实类植物,其种子和果实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磷和钾元素。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将这类植物种植在浅水处,将其作为磷去除的优势植物应用。

挺水草本植物包括芦苇、鸢尾、茭草、再力花、香蒲、旱伞竹、皇竹草、藨草、水葱、水莎草、纸莎草等,这些植物的共同特性在于: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对氮和磷、钾的吸收都比较丰富,能于无土环境生长。根据植物的根系分布深浅及分布范围,可以将这类植物分成四种生长类型,即深根丛生型、深根散生型、浅根丛生型和浅根散生型。

深根丛生型的植物,其根系的分布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分布较深而分布面积不广。植株的地上部分丛生,如皇竹草、芦竹、旱伞竹、野茭草、薏米、纸莎草等。深根散生型植物根系一般分布于20~30cm间,植株分散,这类植物有香蒲、菖蒲、水葱、藨草、水莎草、野山姜等。浅根散生型的一些植物如美人蕉、芦苇、荸荠、慈姑、莲藕等,其根系分布一般都在5~20cm之间。浅根丛生型的植物如灯心草、芋头等丛生型植物。深根植物可以布置于水深处,而浅根植物可以布置在靠近驳岸的浅水区。

沉水植物一般原生于水质清洁的环境,其生长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因此,沉水植物只能用在水质较好的湿地中。

其它类型的植物包括生长在陆地上的乔灌木,如水杉、水松、木麻黄、蒲葵、落羽松、池杉、大叶柳、垂柳、旱柳、水冬瓜、乌桕、苦楝、枫杨、榔榆、桑、梨属、白蜡属、香樟、棕榈、无患子、蔷薇、紫藤、南迎春、连翘、棣棠、夹竹桃、枫杨、丝棉木等,这些植物有较强的耐水性,有防风固土作用。配置这些植物,可以使整个驳岸生态系统物种更为丰富,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形成的林下空间可以作为游人的游憩场所。

2、木桩驳岸

木桩驳岸施工前,应先对木桩进行处理,比如:按设计图尺寸对木桩的一头进行切削成尖锥状,便于打入河岸的泥土中;或按河岸的标高和水平面的标高,计算出木桩的长度,再进行截料。

木桩入土前,还应对原有河岸的边缘进行修整,挖去一些泥土,修整原有河岸的泥土,便于木桩打入。如果原有河岸边缘土质较松,可能会塌方,那么还应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

水系坡度较大,一方面满足挡土要求;一方面种植水生植物,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水陆生态结构后,岸栖生物丰富,景观较自然,形成自然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功能。

3、仿木桩驳岸

仿木桩驳岸类似于木桩驳岸的施工方法,并且建成后如同木桩驳岸一样,可以以假乱真。防木桩驳岸施工前,应先预制加工仿木桩一般是钢筋混凝土预制小圆桩,长度根据河岸的标高和河底的标高决定。一般为1~2m,直径为15~20cm,一端头成尖状,待小圆柱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后,即可施打。成排完成或全部完成后再用白色水泥掺和适量的颜料粉,颜料粉可以是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等,调配成树皮的颜色,采用工具把彩色水泥砂浆,采用粉、刮、拉灯手法装饰在圆柱体上,使圆柱体仿制成木桩。

4、草坡驳岸

草坡入水是非常自然生态又安全的选择,常见于自然式小、中型池塘。优美的水线決定于地形的塑造,其景观是水陆整体的效果,关健点是水位的稳定。

草坡入水是在起伏的、围合的、不同坡度的地形中自然形成的。因此要注意一成不变的入水坡度并不美覌,应根据地形设计和顺变坡,形成蜿蜓优美的边岸曲线。同时注意到竖向地形的塑造和环境的绿化,也形成一条和连绵伏的天际轮廓线,上下彼此呼应。

草地缓坡的坡度按土质和水流有所不同。一般说在水流較缓小于0.9M/S时,平均水深小于0.4M的浅溪,草坡并不致冲刷破坏。根据淮河施工经验,壤土临水面用草皮护坡甚至可抗4级以下风浪、流速小于2M/S水流冲刷。上海池塘达到1/3坡时可施工,但不易稳定及安全,要用植生毯或塑料格片加固水线。如求速成可用成卷草毯铺敷,如果水位和流速不稳定,则应设计得更为平缓些。

5、生态石头驳岸

驳岸的做法五花八门。除极小的水池与欧式池边驳岸外,近年来流行“生态驳岸”一说。从字面上看,“生态”一词是很诱人的,尤其在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因久困钢筋混凝土丛林长期呼吸废气,对大自然的怀念与向往是不言而喻的。

然真正做到“生态景观”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们顾此失彼,顾得了“生态”忘了“景观”,忙完了“景观”却找不到“生态”.事实上,“景观”一词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大家已把它当成一种能给人们带来美感带来回味无限的艺术,也就是说,景观离了美,就不成其为景观!而人们既要“生态”也要“景观”的难题,让园林景观工作者们大伤脑筋。

“生态驳岸”也在伤脑筋之例,放眼各大公园、各住宅小区,所谓的生态驳岸,能称得上景观的寥寥无几,生态石头驳岸更是粗枝烂叶庸俗难奈。许多驳岸边石头的摆放,直叫人无法忍受,要么是如乱石场般堆积,要么稀稀散散地随意放上几块石头然后以小卵石痘疮似的贴在水泥岸上。

这些庸俗不堪的石头驳岸,如果一定要给它们一个确切的评价的话,那就是:园林施工单位把一车车的天然石头直接卸在水池岸边,然后领走了石头的材料与吊装与运输与安装的全部款项。这种只顾自己的经济效益而不顾人们视觉痛苦的不负责任的做法,何以引人入胜呢?怎么能称其为景观呢?

单说石头到底该如何与驳岸结合,才能打造出上乘的生态驳岸。则如何让石头与水与植物与周边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它们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最佳的空间环境来。

无论刚性驳岸抑或软质驳岸,从艺术的角度去看,石头的摆放方式是相同的,同样有大小高低,同样有上下前后,同样也有种植,我们只要认真地把石头进行艺术组合就行。凭我多年来的经验,做生态驳岸,首先须考虑水质的问题,不能因为要生态而不顾岸边的泥土因雨水冲刷流入池中无法澄清。具体做法是,池水与岸边的种植区,须有一道隔离带,这道隔离带,不是硬性的水泥池边或排水沟之类,而应当是一道软性的绿色隔离带,这道隔离带就是种水生植物的沼泽地。这样,岸边的泥土倘若遇雨水冲刷,也不至于流入池中。

有了以上的构想,做生态石头驳岸设计时,就好办了。我们可以在隔离带边上砌筑一道矮墙,矮墙与池岸之间填满沙石,矮墙的高度最好低于水面mm-mm,如果水较深,还可以离水面再低些。矮墙上摆放石头,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在水面以下的位置必须用小石头与水泥沙浆塞好固定,以免隔离带内砂土混入池水之中。矮墙上摆放的石头,因其中一部分浸泡在水里,所以看上去特别鲜亮特别可观。隔离带以外的池岸上,大大小小前前后后高高低低地摆放石头,再根据效果的需要,在岸边的绿地里三三两两地摆放几组天然石头,生态石头驳岸就算告捷了。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石头与水与植物亲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如身临美丽的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之中。还有一大功劳即是,有效地堵住泥沙,保护水质。此做法可以免除传统的池边排水沟做法,当雨水冲刷泥土,有部分泥浆通过岸上石头缝的第一道防线流入池中时,沼泽地中的沙石则将它沉淀,并与沙石混在一起,而水生植物的根系即将其牢牢抓住。

沼泽地填沙石而不填泥土,其目的是为了净化水质。不必考虑水草的成活与生长,事实上,水里含有许多养分,水草在沙石里因水分充足,生长依然茂盛。

为了更好地净化水质,除做过滤系统外,池底可撒上厚厚一层碎石,因为碎石在粉碎的过程中,表面受伤而非常粗糙,这种粗糙的表皮,可以把部分污洉物质牢牢地粘住而不使其随水扩散开来。

6、板岩或块石斜坡驳岸

石砌岸是用天然石块堆砌成的驳岸,可分为规则式的和自然式的。规则式石砌岸线条较生硬、枯燥,但容易形成空间感,显得整洁。从生态效益角度分析,规则式石砌岸与混凝土岸一样,阻隔了湿地水体与驳岸土壤的联系,减弱了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式石砌岸线条呈曲线,与原有的岸线能完美的结合,景观效果更贴近自然,便于游人开展亲水活动,而且石块与石块之间能形成许多孔洞,这些孔洞既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又可以作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水生动物等的栖息地,可以形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所以自然式石砌岸既能满足景观的要求,又能满足生态的要求,是一种非常适合湿地驳岸改造的形式。

7、草坡景石驳岸

景石驳岸是在块石驳岸完成后,在块石驳岸的岸顶面放置景石,起到装饰作用。具体施工时不能照搬设计图,而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整个水系的迂回折点放置景石。景石驳岸的平面布置最忌成几何对称形状,对一般呈不同宽度的带状溪涧,应布置成回转折于两池湖之间,互为对岸的岸线要有争有让,少量峡谷则对峙相争。水面要有聚散变化,分割应不均匀。旷远、深远和迷远要兼顾。

景石驳岸的断面要善于变化,应使其具有高低、宽窄、虚实和层次的变化,如高崖据岸、低岸贴水、直岸上下、礁石露水等。

8、溪流景石驳岸

溪流及驳岸的设计应满足美化环境和人们亲水、观水以及戏水的要求。设计应考虑:湖区形态、驳岸形式、水深、净水面水体还是与溪流及景观水景的组合水体,以及景观喷水、水源、水质净化处理(一般分生物生态净化和机械循环沙钢净化处理)、排洪、溢流、湖底防水等。应考虑水上及临水构筑物如:景桥、景亭等形式。还需要充分考虑水生植物及岸坡植物的合理配置与周边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对于要求较高的项目,还要配置灯带及水底灯照明,以增强夜间景观效果。

设计必须确保安全性。人工湖水体的近岸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硬质驳岸、景桥侧面凌空高度大于0.7m时,应设护栏,护栏高度大于或等于1.05m。对于小型人工湖和造价许可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硬质湖底和驳岸。湖底具体做法可查阅文科相关项目设计图纸。

大型人工湖一般选用软质湖底,防水材料可以选用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膨润土防水毯厚度≥6mm,幅宽可达6m;湖底具体做法可查阅文科相关项目设计图纸。

膨润土防水毯在阴、阳角部位可采用膨润土颗粒、膨润土棒材、水泥砂浆进行倒角处理,倒角时阴角可做成30~50mm的坡角或圆角,阳角可做成30mm坡角或圆角,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如不进行倒角处理,会导致转角部位出现剪切破坏或膨润土颗粒损失,影响整体防水质量。防水毯的搭接宽度应≥mm,搭接缝应涂抹膨润土密封膏或铺撒膨润土粉。

9、沙滩驳岸

沙滩驳岸是仿照天然海滩的驳岸,是在平坦的河岸边坡播撒白色的砂石或卵石。

施工时,应先做河岸边坡的基层,因河岸边坡面积较大,因此,河岸边坡基层施工时,要放置钢筋,使河岸边坡整体性好,不开裂、不沉陷。其做法是:素土夯实→碎石垫层→素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面层白砂石或卵石。

因河岸坡面积较大,因此在基层施工时要设置变形缝,一般为20~30m设置一条,缝隙宽度为2~3cm,采用沥青麻丝嵌缝。待面层铺筑白砂石或卵石后,即可掩盖缝隙。

8、漫石滩

9、跌水堰

在水景设计中,跌水是构成溪流、叠流、瀑布等水景的基本单元,具有动态和声响的效果,因而应用较广。

与静态水景不同,动态水景的水是流动的,其流动性一般用循环水泵来维持,水量过大则能耗大,长期运转费用高;水量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因此,根据水景的规模确定适当的水流量十分重要。

跌水水景实际上是水力学中的堰流和跌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跌水水景设计中常用的堰流形式为溢流堰。跌水水景设计中,常用堰流形态为宽顶堰流。

更多惊喜请扫描下方







































白癜风可以医治吗
公益中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jz/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