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被误用最多的悲伤诗句
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公元年,北宋绍圣元年,年近60岁的苏轼被贬惠州。每每写到这段历史,就感慨宋朝真的是一个挥霍人才的时代。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这些千古难得的文曲星,竟逐一落得悲惨凄凉的下场。此时的苏轼,妻子王闰之刚刚亡故,身边仅有年轻的侍妾王朝云陪伴左右。十年前,他们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之后苏轼再也没有子嗣。家庭破碎,官场失意,此时的苏轼处于人生众多低谷中最艰难的一个。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终日被病痛折磨。苏轼命名的惠州西湖一年春天,苏轼在谪居地的庭院中欣赏春景,牵着王朝云的纤手,他吟唱道: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的悲伤情绪,很多人没有读懂。“花褪残红青杏小”讲的是杏花。杏花有一个特点,盛开时颜色红艳,但快要凋谢时颜色会逐渐淡化直至白色,所以杏花褪去红色就等于时凋谢了。而此时杏的果实也还青涩且微小,放眼望去,杏树上一片萧索。花褪残红青杏小之前提到过,苏东坡喜欢用典。此词命名为《蝶恋花·春景》,与苏轼的前辈晏殊写的《破阵子·春景》同名。晏殊词的首句是“燕子来时新社”,情景热闹非凡,而到了苏轼的词中,同样的燕子飞来,眼前却只剩安静的略显孤独的“绿水人家绕”了。苏轼的另一位前辈王安石曾在《北陂杏花》中写“一陂春水绕花身”与苏轼此词已经相通。王安石在诗中还说到“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表达了政治决心,志存高远,不愿沉沦。然而此时的苏轼刚好就被贬谪到了神州大地几乎最南端,眼看就要在这“南陌”被岁月碾压成碎片了。燕子飞时“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被人们误解最深的一句诗词。现代人们总用天涯何处无芳草来表达男女婚配之事,表达对追求爱情的信心。然而苏轼写下此句时的伤感,却被人们遗忘了。在古人的认知中,柳绵,也就是柳絮,飞到其他地方,可以生长为草类植物。例如,宋代寇宗奭所著的《本草衍义》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意思是柳絮飞到水分充足的土壤上,就会变成地丁草一类的植物。又比如苏轼在自己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注解到:“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他认为柳絮(别名杨花)落到水里就会变成浮萍。柳絮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上面的两句词了。“枝头的柳絮又被风吹走了一些,想想这普天之下哪里没有它们扎根的地方呢”。柳絮比喻如苏轼一般漂泊在外的可怜人,苏轼感叹,这些被贬在外的士子们,几乎遍布九州每一寸土地,就连如此偏僻的惠州,不也有他自己来到了此地。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朝廷的另一道旨意,会将他再向远方放逐,直到海南岛。浮萍许多网络上的赏析,将“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词解读的乐观积极。但清代张宗橚(音“素”)所撰的《词林纪事》中却记载了这样的一则故事:苏东坡一日让王朝云献唱这首《蝶恋花》,结果王朝云唱了没有两句,就泣不成声无法歌唱。苏轼问她为何哭泣,她回答: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就悲从中来,难以继续。王朝云是苏轼晚年最贴心的知己人物,她的这种解读,应该很符合苏轼的初衷。公元年,苏轼在惠州的最后一年,王朝云先他一步撒手人寰,年仅34岁。自此,苏轼再也不唱《蝶恋花》。本文由独家发布于百家号,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蝶恋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12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她身怀六甲却被丈夫抛弃,初恋心疼不已嫁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