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浮萍,寒山独山行悠悠岁月过,知己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yyk.39.net/hospital/280922_lab.html黄庭坚书写的寒山诗 寒山子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生平飘忽不定,不清楚他是哪里人,连他到底生活在哪个时代,还罩着一层薄薄的迷雾。有人说他生活在贞观年间,也有大历说,还有元和说的。 宋人说寒山是隋末唐初的人,贞观年间与拾得、丰干交好,并且经常往返于苏州寒山寺和天台国清寺之间。而白居易的诗里已经提到寒山了,那么,他一定是在中唐之前。 幸运的是,寒山留下了三百多首诗歌,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的生活,看他由儒入道、再而入佛,看他体验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看他彻悟人生,得到升华。 寒山出身于北方农村,他说“偃息深林下,从生是农夫”,他酷爱读书,“雍容美少年,博览诸经书”,他有志向有抱负,他刻苦读书,希望走科举之路大展宏图,然而事与愿违,“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 人生坎坷壮志难酬,回家又被兄弟、妻子嫌弃,三十岁的寒山品尝到世态炎凉,因此他毅然“抛绝红尘境”,浪迹天涯,“尝游千万里”。 寒山来到枫桥时,这个寺院当然不叫“寒山寺”,而是妙利普明塔院。疯疯癫癫的寒山子,没人能懂他,那大白话似的寒山诗,没人能欣赏。 寒山说“心贪觅荣华,经营图富贵。心未片时歇,奔突如烟气。” 寒山说:“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寒山踽踽独行在大唐的天空下,除了丰干和拾得,还有哪个是知己? 知己姗姗来迟。 天宝元年(),高僧希迁行经苏州,来到枫桥妙利普明塔院故址,他读懂了寒山诗,发心重修寺院,并将重修后的寺院命名为“寒山寺”。 唐末五代诗僧贯休说:“子爱寒山子,歌为乐道歌。” 寒山在宋朝的第一个知己是王安石,他不仅懂寒山,还爱寒山,爱到深处,便开始模仿寒山写寒山诗。 他写道“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衹合长如此。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堂堂发丈夫,莫认物为己。” 寒山的知己还有苏轼。 公元年,58岁的苏轼谪居惠州,次年三月,苏州定慧院僧人卓契顺,带着守钦长老亲笔所写《拟寒山十颂》,渡江越岭、步行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千里迢迢赶到惠州看望苏轼。 苏轼读着来自苏州的寒山体诗,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八首《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苏轼又云:罗浮高万仞,下看扶桑卑。默坐朱明洞,玉池自生肥。从来性坦率,醉语漏天机。相逢莫相问,我不记吾谁。 后代的陆游更是直接表白“吾诗戏用寒山例,小市人家到处题。”、“掩关未必浑无事,拟遍寒山百首诗。” 寒山泉下若有知,是不是会欣然来会一会他的异代知音呢? 知音不仅在国内,从北宋年间起,寒山诗开始流传到日本,岛国人民爱上了这些通俗又富有禅意的小诗,寒山子在他们眼中,成为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从宋到元明清,一直到现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寒山传到了西方,风靡一时,美国的嬉皮士运动把寒山封为他们的祖师爷..… 寒山子的知己,遍布古今中外,寒山诗,脍炙人口,回味无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12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年谷雨不一般,谷雨在月头,寡妇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