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丁华近作品鉴
展览时间 ExbitionTime /03/19-04/08 Opening /03/:00 Adress 南京市长江路号 二楼十竹斋人文空间 寻真 悠哉幽斋伴我近20年。“悠哉”出自《诗经?关睢》,是长而悠远的思恋,于我而言,更多是期望闲适地画画,虽修养不足,悠幽之意,难达深远,倒也恰当,不致孤寂清冷,一半诗意一半烟火而已。 现在的居所远离喧嚣,小院里花开花落,虫鸣鸟叫,常有小动物玩耍讨食,救回的小猫们曾经是我一段时间作品的主角。四季之中,自然之境,令我心有所寄,渐渐明了,我所寻是“天真”,是“自然之性”。 学道寻真,宁心静意,我欲如此,自今日始,以“寻真阁”为名,澄其心而神清,遣其欲而心静,寻天真心! 丁华 年10月5日 艺术家 ·丁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 芜湖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芜湖市青年美协常务副主席 年获得在香港举办的亚洲美术双年展金奖 绘画的愉悦 丁华最初专攻主题创作的人物画,没想到她取得功名后就迅速转向,画起了小人、鱼虫花鸟。其实唐以后的人物画主流已经是观赏与把玩,从尺幅到寓意,我称之为人物画的小道。而当今的评奖美术,行的是大道,成教化,助人伦。 丁华这次展览的近作,始于己亥初夏,起自她从路边捡回一只尚未完全睁开眼的小花猫。这是出于对奄奄一息的生命一份爱怜,她说,不知道能否养活。越是原始的生命,越能体现给它阳光它便灿烂。丁华在施予中却意外地收获到快乐,由此画了很多幅萌态的小花猫。 从画猫,到画鸡雏、水族,我忽然从她所画的水草发现她画风的改变。不起眼的水草,蕴含着生命的鲜活与悠闲,只有悲天悯人者才会感觉到,而将之诉诸笔端,落在纸上成画,并让别人读出同样的心境,这需要不同凡俗的绘画能力。 水草画出了天然的肌理和质感,哪怕是浮萍这样的小碎点,都形态完整、错落有致地飘浮在画上。这种灵动,来自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与笔触的表现力,摒弃了概念化的轮廓线。对于线条的认识,丁华也曾有些顾虑。 常有人煞有介事地评一幅画:嗯,笔墨不错。这笔墨长的究竟是啥样子?丁华曾经问过我。中国语言的玄学因子,常常让人不明含义。具体的笔墨是指用笔施墨(赋彩)技巧,学术语境的笔墨指的是绘画语言。但是泛泛者多停留在望文生义层面,以为笔墨就是抱定线条和墨晕。 纵观中国绘画史,彩陶、单色帛画,最初的线条,只是局限于工具与色彩单一而完成的简单刻画。当有了丰富的色彩可资运用,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上就可以看出对轮廓线的抛弃,大量的东汉墓室壁画、漆画、画像石,都已经运用色彩造型。自然物体并没有线,轮廓线只是标明物象边际的手段,不是必须。 丁华这阶段的画作,都画在特殊底色的楮笺上,用的是厚重的矿物颜料,这好比穿越,梦回大汉,那时候还没有人规定应该怎么画,什么手段可以把物象表达到最佳状态,都可以采用。关键是画家的自我表达是否得心应手,所作是否能够实现分享,将创作的愉悦带给赏画人,即所谓悦己愉人。 有人说,线是中国画的生命,色彩造型属于西画。我说,中西绘画从来没有截然界限,已有的创作理论是根据不同基材、颜料,形成的经验总结,不是规定。再看看线条是如何固定在中国画的?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受西亚绘画和佛教读物插图影响,后来以线画著称的吴道子、周文矩、李公麟等,他们以单一线条作为绘画手段,这属于个人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此同时,重彩人物画的衣褶线条从来都是若隐若现,轮廓线更不彰显。 线条作为中国画的必备,仅限于部分人的认知,并无逻辑依据,画史也早就有没骨画法。丁华的画走出习以为常的概念化线条表达,先因表现物象所需,后来终于达到自信地否定了中国画固步自封的认知藩篱。希望这些活色生香的萌宠、水族、瑞禽、器物、花草,得到更多人认可,给赏画人带来愉悦。 孔祥东 年3月9日于南京 作品预览 /薄荷·猫/ 纸本设色 25×35cm年 /猫王/ 纸本设色 25×35cm年 /猫妃/ 纸本设色 25×35cm年 /合欢/ 纸本设色 25×35cm年 /萌/ 纸本设色 35×25cm×2年 /梦蝶/ 纸本设色 25×35cm年 /八宝图/ 纸本设色 25×35cm×2年 /鱼藻图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25×36cm年 /鱼藻图系列之三/ 纸本设色 25×36cm年 /仙侣图/ 纸本设色 25×16cm×4年 /瑞鹤图/ 纸本设色 25×16cm×5年 /一鹭高飞/ 纸本设色 25×16cm×5年 寻真——丁华近作品鉴 出品人:陈卫国 策展人:孔祥东 主办单位 十竹斋美术馆 协办单位 南京鼎翰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地点 长江路号南京文化艺术中心 二楼十竹斋人文空间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l/9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radic养花大全45集,收藏起来
- 下一篇文章: 北邮表白墙今天也要表白zky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