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霜降,作为排在二十四节气里秋的第六个时节,在这个中国传统节日逐渐式微的现代社会,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刻意去纪念的日子。我们在长大,时代在发展,社会像一列悬浮高铁一往无前,过好这一天似乎已经像慢悠悠的绿皮火车,被远远丢在身后。

然而高铁虽快,绿皮火车也有着独特的优美的风景。不如趁着霜降这个节气,让我们以诗为引,借助古人的眼睛,回到那列总是不紧不慢拥有着沿途风景的绿皮火车上,看一看被我们遗忘的风景,看一看古人是如何度过这一天的。

是天冷,昼夜温差大的体现。由此而来的节气霜降,则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元代耶律楚才有诗言,“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用“十分”、“一倍”的量词准确的写出了从中秋到霜降短短日子里气温的巨变。气候变得更清爽了,云层也高远的让人喜欢,但那一直在的月亮,却在发着光的同时熏出冷意。

明朝的邓云霄写“丝卷银鳞秋水冷,刀裁玉片晓霜飞。挥杯遥酹青腰女,罢酌寒添白袷衣”。

袷衣,是古代夹衣的意思,霜降之冷,连穿了厚厚一层里衣的古人都受不住,会计er也要记得多加衣物,小心夜来明月照耀,寒气入体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这首菊花,相信大家都朗朗上口。如果问什么花能在寒秋中勾起文人墨客的诗兴,研磨题诗一首的花,菊花当仁不让。“寒催霜降节,兴负菊花诗”,可见古人自有霜降做菊花诗的习俗。

去国怀乡

刘禹锡有诗言,“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确,当凛冽的风从西伯利亚辽阔的旷野上席卷而来,卷起无数枯叶,飘在空中,像是无根浮萍。心思敏感的中国古代诗人,在这样一个节气里,又怎能不被触动?

苏轼有词云,“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下一阙却又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这样的一个节气里,寒意沁入,酒喝了一盏又一盏,才觉得万事到头都是空,连那蝴蝶都是忧愁的。

岑参说“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元稹也说“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秋愁,在霜降这样一个节气里更是明显。

白居易也在“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时想到“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想到自己五年未曾回到故乡,心里的惆怅和不安都涌了上来。但最终却还是和这个爽朗的秋天做了和解,“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这种豁达会计er们也能学到一二,与其在寒冷的时节里加重心里的愁绪,不如抬头看看爽朗开阔的天,悲戚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霜降这辆绿皮火车上的旅程已经走到了末尾,借助古人的眼睛,我们了解了霜降的各个方面,看到了各种不同的风景。我想,这趟旅程不仅仅是教会我们有仪式感,注意的去过好每一个霜降,每一个节气,每一个时节,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带有仪式感的过好每一天,带着诗意和热情的去看这个世界。

编辑:杨兴逸

排版:熊朔

封面:谯欣楠

图片:来源网络

责编:张韵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y/1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