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升清降浊rdquo升降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升是上升,浮是发散,降是下降,沉是向内。升与浮的共同点是向上向外,属阳,具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透疹等作用;降与沉的共同点是向下向内,属阴,具有潜阳、收敛、清热、泻下、渗利、降逆、安神等作用。临床上,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的性能,使用药物的应用原则是:病位在表者,宜浮不宜沉;病位在里者,宜沉不宜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即顺病位,逆病势。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用于说明药物的作用性,以指导临床用药。升指升提举陷,降指下降平逆,浮指上行发散,沉指下行泄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气味阴阳归属及其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根据机体升降出入障碍的不同病位病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药物的升降浮沉主要与其性味及质地轻重等有密切关系。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多能升浮,凡味属酸、苦、咸,气属寒凉的药物,多能沉降。质轻的花、叶、皮、枝类药多升浮;质重的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药多沉降。但上述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如旋覆花可降气消痰,药性是沉降的,苍耳子能祛风解表,通鼻窍,药性是升浮的。此外,药物的升降浮沉还受炮制、配伍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又如配伍,升浮药与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沉降药与较多升浮药配伍时,其沉降之性也受到一定的制约。由此可见,药性的升降浮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临床用药时须灵活掌握。 在临床用药时经常谈到的药物的升降浮沉,以及在治疗的时候说的升清降浊,这些概念怎么来理解,有些人觉得好象是理解了,实际上心里面并不是很,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性,就是寒热温凉,五味,还包括归经,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前面的这些都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四性、五味、归经、有毒无毒比较容易理解,那么升降浮沉这是比较难以掌握的,就是让人们感到模糊不清,把握不准,如果你不搞清楚每个药物升降浮沉属性的具体所指,必然能够影响到你准确的选择用药。比如说在中医古籍里面经常提到说柴胡升麻是升阳举陷,对肝阳上亢者慎用,但是在临床上由于相当一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属于肝阳上亢,所以就应该高血压肝阳上亢者应该慎用。药物药性的升降本来是与具体的脏腑气机、气血和清浊密切相关的,所以才有了药物升降浮沉这么一个提法,但是实际上药物本身没有升降浮沉的作用,它只不过是作用于这些具体的脏腑以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并不是说它真的有什么升降浮沉,这也跟寒热温凉不一样,寒热温凉确实是它固有的属性,升降浮沉实际上不是固有的属性,而是影响到相应的脏腑以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所以我们在用药的时候我们不必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y/9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考优秀作文ldquo谦让rdqu
- 下一篇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每课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