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谷雨

雨水生百谷

福泽润万物

朗诵丨敬一丹讲解丨宋英杰

配乐丨巫娜-一叶知心

谷雨,是一个让人充满力量的节气,因为它作为春天的最后一个阶段,春生之气已经足够强大,天地间的氤氲状态也更为明显,雨量增多,不久之后就要转入夏三月了。

谷雨节气的三候分别是“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值得注意的是,此三候中除了提到两种鸟类,还出现了两类常用的中药材,分别是浮萍和桑树,作为中医人的我们,不禁会心一笑。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浮萍记载到:“处处池泽止水中甚多,季春始生。或云杨花所化。一叶经宿即生数叶。叶下有微须,即其根也。一种背面皆绿者;一种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谓之紫萍,入药为良,七月采之。”浮萍是水生植物,浮长于水面,李时珍对此描述非常精细,“处处池泽止水中甚多”,在流动活跃的水域浮萍难以生长,唯有在相对停滞的静水如水池、湖泊、沼泽里,是浮萍的最佳生长之处。其生长季节是“季春始生”,所谓季春也就是春天的第三阶段,即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李时珍的记载与谷雨一候“萍始生”是一致的。所以,细心的你,最近如果有机会去到比较原生态的湖泊池泽,应当会发现水面上飘撒的点点青绿,在春风的吹拂下随着水波起伏荡漾,那便是浮萍了。而浮萍的生长速度极快,李时珍言其“一叶经宿即生数叶”,一片浮萍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分长出几片,短短几天就可以长满一片池塘,从开始的星星点点变成一张巨大的盖在水面的“绿绸”,就有可能影响水质了。所以对于农渔业来说,生长过于迅猛的浮萍不太友好,需要控制其速度。别看浮萍在生活中挺常见,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在中药领域也是一员得力干将。《本草纲目》进一步说到:“浮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也。”并记载了宋代一则典故,相传在宋朝时候,东京汴梁开挖运河,人们从河道中挖出一块石碑,上面以梵书大篆刻有一首诗,当时无人能晓,后来延请了一位叫林灵素的修道之人,来逐字辨认翻译,方才知晓所刻是一则名为“去风丹”的治中风方,其诗云: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李时珍所记载的这首诗,一是形象地描写了浮萍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让一片小小的浮萍更多了一些灵动与“神秘感”;二是充分地展现了浮萍在医疗上的作用,因其有祛风发汗之效,对于风邪所致疾病可有大功;三是指出以浮萍入药的去风丹用药细节,是以“豆淋酒化”,制约其寒凉之性的同时,更增强了宣散的力量,“铁镤头上也出汗”,生动有趣地表达此药发汗力度之猛,无怪乎朱震亨也评价道:“浮萍发汗,胜于麻黄。”可见小小浮萍是不容小觑的。关于浮萍有一细节值得留意,它是在春夏交接的谷雨节气始生,此时天地之气已经处于更为强烈的生发布散的状态,其所禀的开泄之气很足。而入药采收时,强调的是“七月采之”“须在七月半”,在七月夏末入秋前,这是为了充分留取浮萍的开泄之气。由此可见,浮萍入药,与“太阳为开”这一系统是高度同气的,所以它能够有如此强的发汗作用。

谷雨二候三候分别是“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前者是布谷鸟的鸣叫,似乎在催促着人们抓紧时间耕种,后者则预示着桑蚕养殖纺织等农事活动要开始忙碌起来,一幅中国传统农业画面就生动地呈现了。而节气物候中提到的桑树,不仅是重要的农作物,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药材,其一身上下均可入药,桑根有皮名曰桑白皮,能治伤中消渴、五劳七伤、肺气喘满等;桑枝能治遍体风痒干燥、通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等;桑叶能疏散风热,温病名方桑菊饮即以之入药;桑的果实名桑葚,能补虚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等。除了桑本身是药材,“寄生”其上的很多东西也可入药,比如桑树上长的灵芝名桑黄、附生的白藓名桑花、寄生的植物名桑寄生、留下的干燥螳螂卵名桑螵蛸……可见桑树上下内外都是宝。值此谷雨节气之际,我们依托古人的智慧,进一步认识了浮萍、桑树这两种植物,窥见天地馈赠之一斑,不禁心生感动。我们总是得到太多,付出的太少,唯有珍惜,方能长久。行文至此,想到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作为中医人的我们,“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深入骨髓的,应能够更强烈地意识到保护好生养万物的地球的重要性,从我做起,热爱地球,保护地球。年4月20日10:24:07为交谷雨节气的时间,请大家当天一起践行导引,体会谷雨时节阳气宣发布散的状态,在今年春天结束之前再次感受它的美好!

更多链接节气说

清明说“文明”春日作品集

“这里”的春天真美啊!!!!!刘力红

健康从正心始,天地人三和(中篇)图片:网络编排:清心栀子审稿:赵江滨明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z/1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