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生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是勉强想就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赵孟《苏轼小像》一任平生——读《苏东坡传》文 李北山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的理想人格,他留给世人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年夏,苏东坡走到他人生的尽头。维琳方丈靠他耳边说:“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好友钱世雄对他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这时苏东坡留下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给这个世界:“勉强想就错了。”苏东坡的人生中见佛性,有道风,但从他最后的话中我们能够知道,他似乎又没有一种彻底的信仰。我的理解,信仰在于让人的生命获得解脱,而苏东坡,他的人生一如浮舟,偶有所系,终属于汪洋;一如清风,或有羁绊,终归于天地;一如明月,时为云遮,终系于星空。已经如此洒脱,亲近宗教,却不拘泥于信仰。“勉强想就错了。”人生中处处勉强又有什么意思?唯此,才能够在顺境中斗志昂扬,在逆境中随遇而安。生活中不是缺少情趣,而是缺少有趣的心灵。林语堂写苏东坡,就是两个有趣灵魂的相遇。林语堂他写是因为他热爱苏东坡。在他的《国学拾遗》中,他这样评价:“庄子是中国最重要的作家;经过一千四百多年之后,才有一位可以和他比较的天才,苏东坡。”年林语堂全家赴美,他身边除去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还带了些有关苏东坡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我旅居海外之时,也愿身边有他相伴。”他写也是因为自己喜欢,“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于是,年赴美后,他就开始构思为苏东坡做传,书名为“TheGay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可直译为“快乐的天才——苏东坡的生活和时代”,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苏东坡传》。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但他却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林语堂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他对苏东坡的评价之一,就是“假道学的反对派”。“幽默是一种人生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他确实从苏东坡的人生中发现了生命的幽默和快乐。林语堂在序言中这样描述苏东坡——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苏东坡的人生地图苏东坡热爱生活,譬如在黄州时,他开垦东坡,种稻,植桑,脸晒得黢黑,和渔樵为伍,改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在田间敲着牛角和农夫歌唱,偶尔喝醉,在无数个夜晚有山中明月、江上清风作伴,吟咏于天地之间。或许这个伟大的心灵本就属于田野自然。离开黄州后,拜会住在金陵的王安石。王安石劝他找个地方安定下来,可以终老。湖州太守殷勤备至,帮他在太湖左岸的宜兴物色到一块良田,他一见倾心,在一则笔记中写道:“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者,殆是前缘。”阳羡就是今天的宜兴。苏东坡《归去来兮辞》后来苏东坡又被贬海南岛。归时他依然选择回到宜兴。他的朋友邵民瞻替他物色了一栋房子,花了五百缗钱,据说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搬入新居后的一个夜晚,东坡和邵民瞻在月光下散步,路过一个村子,听到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他就推门进去,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是我的儿子不孝顺,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东坡也为她感到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那一栋房子!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慢慢对她说:“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于是他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掉,还叫她儿子第二天带母亲回老屋去,似乎他也没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全家则回到毗陵,借顾塘桥孙氏的房子暂住。“东坡卜居”之事,很令人惊叹,使人无法想象他当时的心境,也不知该如何置评。他人生中的这件事,很像是他一生率性的一个注脚。率性而为,就是“不勉强”,自己不勉强,也不要去勉强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率性而为,就不会想得失了。一个人若患得患失,又何来生机盎然的生活?苏东坡仕途浮沉不定,生活却生机盎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他生命中充盈的浩然之气,这让他有一处心灵的安放之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是诗名动天下,身在庙堂心处江湖,人生如浮萍,随波逐流,到哪里都有朋友,他不寂寞;其三就是他的“不勉强”。就像他在《定风波》中的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z/13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间派温庭筠十首经典唐诗,辞藻华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