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六大名拐第五打脑残,第三真要命,
“拐啦,拐啦,卖啦,卖啦!”“连起来喊!”“拐卖啦!拐卖啦!”“谁拐卖了?谁呀,你被拐卖了?”这是赵本山小品《卖拐》里的经曲台词儿。这里卖的拐,是帮助有腿疾的人走路用的拐,而我们要说的古代六大名拐,是十八搬兵器之一的拐,俗称“拐子”。 古代兵器六大名拐,如今仍在武术器械中保留,第五种打脑残,第三种真要命,第一种杀人只在一瞬间。拿着这些拐,谁还敢瞎忽悠卖拐? 第六种:沉香拐。长三尺二寸,杆长二尺四寸,头似月牙,圆口六寸,把长三寸五分,又称“日月十字拐”,此拐与铲的功能相当,但运用起来比铲又灵活。 第五种:浮萍拐。又称孙膑拐,通称T型拐,丁字拐,一般是一对,故称“双拐”,主要流传于山西一带,技法有打、挂、撩、挑、拨、架、缠头花等。练习时要求拐随身走,手腕有力,身法柔软,灵活多变。招势有左打右打、右撩左撩、回头望月、双膝翻拐、二郎担山、怀中抱月等。浮萍拐属棍类,江湖中人多用于防身,以将恶徒打跑为原则,真下狠手,一拐就能打脑残。 第四种:子午鸳鸯拐。属“T型拐”,使用时通常双手各持一把,一边格挡的同时另一边可用于攻击。拐头和拐尾皆可用来捅,拐尾朝手肘的方向可用于向后捣或向外侧捣;转过来拐尾向前,用来劈、扫。拐身比较便于格挡,攻防兼备。 第三种:双擒枪拐。拐长二尺六寸,把长三寸五分,竖把两头为矛,故为双擒枪拐。此拐与双刃矛和同等杀伤力,使用方法比双刃矛更为灵活,刺、撩、划、点,每一招都真要命。 第二种:十字拐。竖长75厘米,横长25厘米,竖把上为矛头,下为握把,横把的左面为尖刺,右面为月牙铲。三面均可伤人。拐形呈十字形,横竖把相交处有四个直角,因而称“十字拐”。这种拐具有架格拨搅对方兵器的优点,即可单练,也可双练,铲和矛具有削和刺的功能,削上、扎上都能要人命。 第一种:柳公拐。拐最厉害的一种,形似拐,长五尺余,唯两头有对称的刃面微弯的刀头,约一尺,刀刃朝同一方向,刀背各有九环,拐中间是木柄,木柄与刀刃同侧有两月牙刃朝外,月牙下各为握手,击法有摔、扭、劈、抹、撩、挂等。撑练时拐随手转,拐随身变,左右逢源,上下呼应,主要流行于福建一带。这种拐既有刀的功能,又有铲的功能,劈、削、抹自如,使用起来非常凶猛,双刀轮转,风雨不透,杀人只在一瞬间。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z/5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持证人来信思考的浮萍
- 下一篇文章: 治白庀银屑病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