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http://pf.39.net/bdfyy/zjdy/181224/6739262.html

相约荷香芬芳,浸润美文馨香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

电子教材——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

?戳绿色标志,即可在线视听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尤其注意读准“昼、耘”的读音。指导读准多音字“供”([gōng]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给(jǐ)、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góng]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2)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3)童孙未解供耕织,(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

(4)也傍桑阴学种瓜。(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

四、想象诗境,领悟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句情境的变化,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7.练习背诵并试着进行默写。

五、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范成大(年6月26日—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四首

种园得果仅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六、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导入新诗的学习。

(1)小组交流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学习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领悟感情)

七、拓展活动。

1.课外搜集并朗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把自己搜集的古诗分享给同学们。

2.搜集阅读范成大的其他诗,背诵积累。

《四时田园杂兴》视频讲解学习

第二课时《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

重难点分析:

l.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2.《稚子弄冰》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课前准备:

1.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品读《稚子弄冰》,感情诵读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诗句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铮”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关于“玻璃”、“玉磬”、“银铮”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z/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