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必有器之建盏篇
┉点击上方“鼓应”,与我们一起品茶鉴盏聊人生 器是所借用的对象,是原由,是工序。道才真正成为目标,是归宿,是本体。 玄浄与你一起领略宋代的极简美学 “饮茶必有器,在中华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中,茶具的发展与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页。人们熟知,宋代陶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而建窑则是宋代黑釉陶瓷的代表,打造了传统陶瓷美学的极致。 在历代茶具中,以“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的釉色体现宋代皇帝宋徽宗对建盏审美标准的独树一帜,千载之下,犹有余情。近年来,许多陶瓷艺术家致力于复烧建窑的烧造技术,以宋代建窑釉色为范本,结合现代科技与审美,为世人展示出一系列创新建窑建盏。 黑如夜 黑色的釉,其实它是属于一种青釉。我们讲这个青,过去讲最深的青,其实就是一种玄,玄天上帝那个玄色,跟天的颜色是一样的。在自然界当中我们知道实际上是没有一个所谓纯黑的色,实际上是一种深青色。这种深青色,应该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原来最悠久的、最古老的北方民族的那种颜色。 浮如萍 宋代把油滴称为鹧鸪斑,观察鹧鸪鸟胸前的白色斑点,这些白色斑点是浮于鹧鸪鸟胸前的羽毛上的。就像日本把鹧鸪斑称为油滴的道理是一样的,油也是浮于水的上面的。这就是所谓的浮萍机理,浮萍是什么?是浮萍科水面浮生植物。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浮于水面上的一种植物。油滴形成机理简单来说就是铁结晶在高温下溢出釉面的表现,他们富集到的单价铁浮在釉面上,像水面小片的浮萍。这些浮萍三五相遇,拼合成大的包裹团,那就是油滴的斑纹。就如同油滴入水里后浮到水面上再相互聚集的过程是一样的。 面如镜 陶瓷表面有一层光滑、明亮、坚硬的物质被称为瓷釉。瓷釉是由石英、长石等多种原料混合、粉碎后,涂施于瓷胎表面,再经高温烧制形成的玻璃态物质。经高温熔融形成的瓷釉,是一种玻璃态均质体。其内部结构是无序的,在自然环境中,呈亚稳定状态。这种玻璃态均质体大面积附于建盏的表面就是属称的玻化面。玻化面的建盏烧制难度比较高,建盏的玻化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玻化,一种是结晶体玻化。全玻化的烧制难度相对于结晶玻化来说更为容易一些。 深如髓 不同的层次就是不同的境界。釉面是一个界面,不同层面的物质不同,性能不同,斑纹形成机理也不同。深层的斑纹空间变化幅度大,在釉面停留时间短,分寸之间就有天壤之别,所以不同层面的斑纹时空变化程度不同。越深层的斑纹变化越剧烈,烧成范围越窄,实质就是时空通道越窄。把这一层一层的时空通道连结起来,就是时空隧道。所以探索深层斑纹的过程也是金龟逆行、返蹼归真的历程。鉴赏不同层面的斑纹就是观察时空隧道中不同境界的物质的变化现象,从中破迷知真,感悟自然之道。 毫如毛 宋人把黑色釉中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的结晶釉比喻成兔毫,我们观察兔子的毫毛,由皮肤向外深长,越来越细,到末端形成针状。跟兔子的毫毛接近的物品有很多,但宋人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兔毫”这个词呢?除了兔毛的形状很接近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兔毛由内向外长,呈立体感并浮于兔子的皮肤上方。兔子在奔跑的时候兔毛浮于空中、随风飘动,有如兔毫盏注入茶水后,兔毫随茶水的波动而律动。 由于烧制中每一炉的温度、气氛、甚至摆放距离的些微差别,同一釉质出窑之后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不同的光线下,这些釉色更不是一成不变,所以对每一件建窑瓷器的欣赏,都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沉淀了心情的持续过程。 就如同紫砂壶需要把玩温养,建盏同样需要待以耐心与智慧。经过时光的浸润、茶水的洗礼与主人的爱抚,紫砂壶会出现温润醇厚的“包浆”,而建盏则会呈现出独特的“七彩光”。 养盏的过程,是一段带有无限期盼的修心之旅。一把新盏用来泡茶,茶汤沥过,起初并不留下什么,日复一日茶味人生,不间断的泡茶与把玩,突然有一天,饮尽杯中香茗之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彩光已经在盏中绽放。 这个过程带着无上的惊喜,你不能预知它的出现,但是你知道每一天喝茶、与它共处的过程,都是为迎接它而做准备。只要你用心用时间去与它共处,最后得到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因为经过你的养护,每一把建盏出窑的纹路都独一无二,带有主人的灵气与性格,你给予了艺术品第二次生命,你参与了它的再创作。 即使这样,还不算到达终点,因为在你继续使用建盏品茗的时候,它还会继续发生变化,你可能忽略,但过一段时间,当你仔细打量它的时候,又会得到不同的惊喜与感悟。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器或可载道,岁月已留痕。 (如需投稿请邮件:xmcjx .白巅风白癜风临床专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zz/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建投书局十一月人物主题展
- 下一篇文章: 在十三中,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