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旱抗旱进行时丨清清韶灌水流进干渴田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希台通讯员舒庆华刘静远 近段时间晴热高温少雨,韶山灌区沿渠群众用水紧张,抗旱保水刻不容缓。为提高渠道输水能力,保障农田灌溉用水,连日来,韶山灌区针对渠道水草长势迅猛,开展清除打捞专项行动,并多次会商、研讨轮灌方案,通过多项措施开展抗旱保灌工作,确保全线供水均衡受益。 众人齐心解禾“渴” 自进入抗旱高峰期以来,韶灌局广大干部职工响应省水利厅“千名水利干部到田间”行动,把办公场所搬到炎热的田间地头,努力解决农业灌溉问题。 8月9日,韶灌局接到湘乡市潭市镇小车村村民反映洋潭支渠尾端用水困难的信息。8月10日一大早,韶灌局灌溉管理科刘强和总干渠管理处舒庆华就来到小车村。在村民带领下,他们到田间仔细了解农田灌溉情况,发现禾田已处于“饥渴”状态,急需灌溉。 随后,他们由下往上沿着洋潭支渠检查水资源调配和用水情况,深入查找支渠尾端难以灌溉到水的原因,积极寻找破解禾苗“干渴”的办法。 当天,韶灌局牵头组织湘乡市应急、水利、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深入察看洋潭支渠进口、支渠末端用水情况,并针对支渠工程设施薄弱、水草生长旺盛、上游灌溉用水后没有及时关闭分水涵等原因,紧急磋商。根据总干渠管理处的建议,一致决定对洋潭支渠实行轮灌,并根据虞唐镇和潭市镇灌溉面积比例,制定了“二六”轮灌方案,同时启动备用水源,采取抽水灌溉,要求两个乡镇在第一轮轮灌后再次组织开展支渠清淤扫障,确保水畅其流。 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清清的韶灌水已流入小车村。清流不仅滋润着稻田,也滋润着村民们的心田。 摸清底数把草除 南干渠管理处负责人提前摸清各渠段供水情况,细化打捞水草的任务分配。 8月9日,南干渠管理处一行人分地段检查南干渠进口、山水人家、坑山、颜家坳等地段丝草长势情况,制定丝草打捞方案,并实地走访调研刘家湾、白托、栗塘、射埠等支渠末端农田灌溉及供水情况,彻底摸清底数,做到精准把控、心中有数。 8月10日停水当天,南干渠干部职工走家串户组织人员,分配打捞水草的任务,压实各方主体责任,要求作业人员根据任务量及天气情况调整打捞时间,优先打捞重点渠段,延长重点渠段作业时间、增加作业频次,再整体推进,确保水草打捞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这次停水时间正值“三伏”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且停水时间仅3天,时间紧,任务重,南干渠干部职工抢抓时间,顶着烈日,发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韶灌精神,分赴水草长势茂密集中区域,采取人工与机械打捞协同作业的方式,清理打捞渠内漂浮物、水葫芦、浮萍及水生杂草,同时清理渠道两旁杂草和垃圾,探索后期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渠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科学轮灌保均衡 为灌区人民送好水、管好水是韶山灌区的初心使命。 南干渠线路长,灌溉面积大,沿线支渠多,灌溉用水量大,这决定了南干渠抗旱任务的艰巨。为此,南干渠管理处多次与湘潭县受益片区会商轮灌方案,及时研判旱情,加强监测预警,探讨抗旱对策,进一步优化轮灌方案,确保第五次轮灌更加符合实际。 在抗旱工作上,韶山灌区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全力协调实施轮灌,科学蓄水调水用水,严格和控制水位,采取“先下游后上游、先重点后一般”的灌溉原则,确保把水送到干旱严重的灌区干渠之尾,努力使水资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确保各区域均衡受益。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a.com/fpjz/12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看鸡毛飞上天火车上逃票的陈江河,因
- 下一篇文章: 青楼女子的行内话,竟成了现在人的口头